大部分养过幼犬的宠物主人,都知道饲养难度非常高,那么我们今天来挑战一个难度更高的,如何饲养刚出生一个星期的狗狗呢,很多主人可能不理解这个问题,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小狗,不都是由狗狗的妈妈在照顾吗?不需要我们铲屎官呀,我们只需要给狗妈妈提供足够的营养就行了呀,大家可能误会了,今天宠物医生给大家说的是另一种情况。
哪些小狗狗刚出生需要主人特殊饲养照顾呢?
主人应该如何饲养照顾刚出生的小狗呢?
保暖
小狗狗生下来以后,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保暖,因为外界的环境和它在狗妈妈肚子里的温度是有很大的温差的,而且它们刚出生的时候,毛发非常短 ,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非常怕冷,这个时候,主人一定要给它们保暖,根据季节不同做出不同的保暖措施。
比如冬天我们需要给它们单独的开一个电暖气,,而夏天我们就需要把空调关掉,保暖措施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措施,就是把它们放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这样有助于它们报团取暖,而且还能增加它们的安全感,因为这样的环境,和它们在母狗肚子里的感觉是一样的。
触摸
小狗刚生下来以后,母狗会不停的用舌头舔它们,把它们身上和脸部的羊水舔干净,通过舔它们的背部和身体,让小狗狗的身体产生对外界的刺激,从而进一步的发育身体,比如加快血液循环让它们更快适应外界的温度,通过刺激它们的皮肤,让它们的神经能更快的发育,所以我们主人需要通过按摩,让小狗狗感受到这种外界的刺激,也能让它们有一定的安全感。
具体方法是,主人用3个手指头,从头部一直往下抚摸,然后在倒着把手指头拉回来,可以用一些力气,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类似于梳毛的动作】
其实饲养刚出生的小狗,触摸这一步一直不被主人重视,大部分主人更重视的是给狗狗吃什么,因为这些比较直观。
大小便
很多主人吐槽,养刚出生的小狗,它们光吃不拉,肚子越来越大,其实这是因为刚出生的小狗不会自己大小便,肚子被尿液和便便撑的越来越大了,它们大小便是需要通过狗妈妈舔它们排泄的地方,来刺激它们大小便,那么没有狗妈妈的小狗或者是母性不强的小狗,就需要我们主人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了,我们需要每间隔4-6个小时,刺激狗狗大小便一次,不管每次刺激它有没有大小便,我们必须保持这个频率,切记不可以偷懒,狗狗出生12-18天以后,基本就不需要主人再刺激大小便了。
具体方法是,找到一根干净的棉签,然后把棉签弄湿,可以用自来水,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然后轻轻的在狗狗排尿和排便的地方摩擦,大概在1-2分钟左右,它们就会大小便了,然后我们用手纸给它清理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狗狗比较多,我们一定要做好记号,避免最后遗漏一只。
英国牛头犬小狗
食物
给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小狗喂食,我们只有一种食物选择,那就是宠物专用的羊奶粉,因为宠物羊奶粉,它里面不含有乳糖小狗喝了首先不会拉稀,同时宠物羊奶粉的配方也更接近于母狗的乳汁,所以对于小狗的消化和吸收更好一些。
虽然小狗的食物比较单一,但是饲喂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很多小狗都不会吸吮,这也是大部分刚出生的小狗,人工喂养失败的原因,下面是具体饲喂的方法: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眼药水瓶或者是一个2ml的注射器,也可以买一个宠物专用的奶瓶,然后再准备一桶宠物专用的羊奶粉,用40-50°的热水把羊奶粉按照比例冲泡开,(滴在手背上不烫就可以)这个比例一般是50ML水冲一勺奶粉,不过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第一次给狗狗喝的时候,奶粉的量应该减半,让小狗狗的肠胃有个接受过程。
然后我们用奶瓶装上奶以后,给小狗狗放到嘴里,稍微挤出来一点,然后就让小狗狗自己吸吮,宠物主人可以不要用力挤,最好让小狗狗自己吸,这样可以防止呛到它,还能锻炼它的吸吮能力,对小狗狗的身体有好处,喂食的量根据狗狗的大小建议一次5-15ml,每间隔2-4个小时喂一次,随着狗狗的逐渐成长,我们奶粉的量也要逐渐增加,每次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
温馨提示:
眼睛
刚出生的小狗它们眼睛是睁不开的,因为它们的眼睛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需要出生以后再发育10天左右,才能完全睁开眼睛,宠物医生之所以说到狗狗眼睛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经验不足的宠物主人,在看到狗狗眼睛没有睁开,或者是没有完全睁开,会特别的着急,甚至有的主人会用手给它们扒开,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容易伤到狗狗的角膜。
主人应该做的是,让小狗狗自然的睁开,这个时间一般是在它出生后的12-18天左右,当狗狗刚睁开眼睛以后,它们的眼睛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眼睛上像有一层深蓝色的膜,这个时候它们的眼睛视力非常弱,这是狗狗的正常生理现象,过3-5天就会慢慢恢复正常,所以宠物主人不需要担心。
喂养刚出生的小狗,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讲究科学喂养的技术活儿,所以对于宠物主人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喂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喂养刚出生的小狗时候,除了掌握上面这些科学的喂养指南以外,还需要主人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喂养刚出生小狗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提高它们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