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广东小女孩误服过量降压药导致肾衰竭救治无效去世的新闻,让无数人揪心不已。
而在生活中,这类误服药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对象往往是小孩或老人。小孩是因为认知低,不懂而误服;老人则常常是因为记性差,服过忘记而过量服用,或是对降压药认识不够,例如:急于降压而随意加大剂量服用。
而一旦服用过量服用降压药,后果是比较严重,要如何应对才能将危险降到最低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降压药知识。
常见降压药过量服用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1、钙离子拮抗剂类(CCB)
这类降压药是临床上使用最常用的一类降压药,覆盖的人群年龄层也比较广,因而服用过量的病例也比较多。常见的是XX地平类(如氨氯地平),有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等剂型,其中长效制剂的有氨氯地平。
这类如果过量,常常会表现为:肌肉无力,全身乏力;血压急剧下降,严重的会导致休克;心率加快等。
2、噻嗪类利尿剂类
这类药物是通过减少血管中钠离子的含量而降低血管张力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的。
过量服用的话,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脱水出现低血钾症,从而出现口干烦躁、肌肉痉挛,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肾衰竭;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加快等。
3、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常见的是xx洛尔类,通过抑制交感活性、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达到降压目的,适用于合并有心冠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
过量服用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心率过缓,甚至出现心脏骤停;血压急剧下降导致低血压;出现抽搐、支气管痉挛等。
4、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常见的则是xx普利类降压药,具有排钠保钾作用,通过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适用于糖尿病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低血压,如果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进而引发休克、脑梗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这类药物常见的则是XX沙坦类,属于长效药物,通常与钙离子拮抗剂类及利尿剂类降压药联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来达到降压。通常不良反应不会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
如果出现过量服用,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
如果上述降压药过量怎么办呢?
虽然不同降压药过量出现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进而引发休克或者脑梗等严重后果。
所以一旦发现误服或过量:
1、不管有没有出现症状,即发现即拨打120,有条件的送最近医院。因为患者服用的如果是控释、缓释或长效制剂,过量也并不会马上就出现低血压等症状,立马送医解毒是最好的救命方式;
2、如果无法立马送医或120还没有来,则让患者尽量平躺,不要随意挪动,与患者多说话,另外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
3、不要随意对患者进行催吐,防止呕吐物进入肺或是堵塞气管而引起窒息;如果是误服剂量不高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催吐操作;
4、将患者误服或多服的降压药随身携带,方便医生对症处理。
总之对于服药过量,需要的是立即送医处理,进行洗胃、解毒治疗,降低体内药物浓度,降低药物对身体产生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