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早慧,六岁能赋诗为文,精通书法棋艺,十七岁夭折。《全唐诗》收林杰诗作两首。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是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在这一天,唐宋最盛行对月穿针线的习俗,如果线刚好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女性们借此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幼年时的林杰,也和妈妈等年轻女性们一起参与过这样的乞巧活动,深邃的星空,美妙的传说,引发了他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乞巧》。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浩瀚无际的云霄。
几万条:比喻多。
七夕之夜碧空多么浩瀚,今晚人们都会抬头仰望苍穹,
那两颗牛郎星和织女星,仿佛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女子望着秋月乞巧,穿过的针红线多达几万条啊 。
《乞巧》是一首想象丰富、家喻户晓的唐诗,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诗句,引用古老的神话传说,描写了唐代民间七夕时女子们乞巧的盛况,表达了女儿们乞求巧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开头两句首先交代了季节时间,自然引出了众所周知的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在牛郎之女鹊桥相会传说的渲染下,在万千女子乞巧的美好憧憬中,成为了千家万户的重要节日。人们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期盼能看到天空中搭起的鹊桥,希望能看到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普天下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月朗照,万籁俱寂,女子们望月乞巧的情景。“穿尽红丝几万条”既写出了乞巧的女子之多,又写出了穿尽万条红丝所带给人们的喜悦和期待,通过作者的描写,使人可以想象七夕之夜乞巧的风俗带给千家万户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