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古诗大全(劳动节,那些最美劳动诗词,带月荷锄,稻花飘香,最适合今天诵读)

3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4 14:36:39    

  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绽放最美芳华。每一滴汗水的坠落,都是一次双掌交击的声音。不负耕耘不负汗水,辛勤劳动终将有所收获。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奋斗而勃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间会给予劳动收获,愿所有耕耘,都有收获;愿所有辛劳,均有回报。

  五一劳动节,致敬每一位伟大的劳动者!今天的日子里,最适合诵读那些最美的劳动诗词。

1.最热火的劳动-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雨中抢插稻秧。“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分工明确、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春雨密、急、大,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2.最聪明的劳动-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诗人在诗中省略了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以及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两个小孩子,他们坐在船上,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没下雨却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儿童的行为虽稚气可爱,从中透出的聪明伶俐却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3.最惬意的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此诗平淡中富于情趣,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4.最繁忙的劳动-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这首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

5.最喜悦的劳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令人悠然神往,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宁静而悠然的夏夜,应该就是辛弃疾词中这样的吧!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由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辛弃疾的创造。

6.最悠然的劳动-采菊东篱,饮酒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就是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造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7.最辛勤的劳动-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出自唐代崔道融的《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表现手法上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8.最哲思的劳动-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出自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此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诗的末二句将这遍及千家万户的溪水分三类,即“深”处。“浅”处和“不深不浅”处,并且分别为它们做了科学的安排,即“深”处种“菱”,“浅”处种“稻”,“不深不浅”处种“荷花”。全诗之妙,即在这三种安排之上。这三种安排的共同特点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惟其如此,菱、稻、荷花俱可长得茁壮喜人。反之,如果“一刀切”,不顾客观实际,那将会产生灾难性的的后果。

  这二句语言简洁,但哲学思想却非常丰富。它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地讲,就是从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实践的成功和目标的实现。绝不能背离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绝对化。要在水深处种菱角,在水浅处种稻子,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上荷花。不管水深水浅,一律种菱角,或者一律种稻子、种荷花,都是错误的。对于人生来说,也是如此。

  每一个人,各有各的抱负,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环境,各有各的机遇。关键在于,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自己的定位,争取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水深处种菱角,不深不浅种荷花,再浅可以种稻,再浅没有水还可以长草。只要遵循这样的哲学思想,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最惭愧的劳动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诗人有感于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0.最唯美的劳动词-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最辛酸的劳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这首诗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12.最温馨的劳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此词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相关文章
下水管接口处漏水怎么修补
2025-01-10 11:16:28
卫生间瓷砖墙面翻新的方法有哪些?
2025-01-10 11:01:03
手机屏幕划痕修复最佳方法
2025-01-10 10:46:17
卫生间渗水怎么维修?小技巧助你快速解决问题!
2025-01-10 10:31:28
墙壁渗水怎么办?4种方法让你轻松搞掂
2025-01-10 10:16:42
顶楼为什么易渗漏、保温隔热差?用这种解决方法最好
2025-01-10 09: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