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中秋赏月的习俗又定型于唐代初年。所以自唐代开始,诗歌就与中秋月有了不解之缘。张祜在《中秋月》中以“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盛赞了中秋月在一年中最为美好。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感慨无尽的相思。咏月抒怀,也成了中秋诗的主要题材。
古往今来,描写中秋的名篇佳作车载斗量。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过,值得品读的吟咏中秋的作品,远不止苏轼这一首。譬如,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中秋对月》,便是著名的中秋诗之一。它出自于唐代诗人曹松之手,是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至于曹松之名,对于群星璀璨的唐宋诗坛来说,就名不见经传了。
《中秋对月》之所以会成为中秋诗中的经典之一,主要原因便是曹松歌咏中秋月的角度新奇,立意不俗。对于中秋诗而言,不外乎从月亮的澄清明朗,以及望远思亲的角度写起。但曹松这首诗,却歌颂了中秋月的无私,是从其高尚的品格入手。因此,它只有短短4句,却令人拍案叫绝。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它的意思是说,中秋节这天万里无云、皓月当空,这世间的人都在看着月亮从海上冉冉升起。“三五”,指十五天,秋三五就算中秋节。“蟾盘”,同蟾轮、冰轮、冰魄等一样,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
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它所营造出的开阔意境,同张九龄诗中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虽然曹松这里写得非常明快,仅仅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但是字里行间已经委婉曲折地表露了一种望月思亲的情怀在其中。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后两句“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它的意思是说,中秋月的光辉,一直照到了天和地的尽头,它从来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的啊。“天头天尽”,即天和地的尽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和地都是有着尽头的。
而“一人家”,则指帝王家。所以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便是说月亮是无私和公平的,它从来都不会只光顾帝王家。也就是说,月亮的光明对帝王家和普通百姓都是一样的,这在当时说明了曹松具有着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由此可见,曹松这首诗具有着特殊的历史性意义。
综观曹松的这首诗,既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平白如话的真情实感,乍看确实是平淡无奇,但细细体会,却是一首发人深思的中秋佳作。总的来说,这首中秋诗中的经典,短短4句令人拍案叫绝。最后,今天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