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一些旅游景点痕迹与中外历史名人息息相关。
鼎湖山荣睿碑亭
位于鼎湖山莲花峰的山麓登山道曲径旁,前方是天溪风景区。此亭于公元1979年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整个造型古朴大方,亭顶两端鸱尾对应,直脊饰以兽面,四角飞檐伸出龙头,正面檐下匾曰:“荣睿碑亭”。
荣睿,日本人,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随遣唐使丹墀真人广成入唐求学,恳请杨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去日本传授戒律,但是,因天灾人祸,虽经六年5次东渡未果,辗转到了肇庆。荣睿大师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749年春在鼎湖山龙兴寺(即今白云寺)圆寂。为了纪念荣睿这位“功施两邦”的中日友好先驱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于1963年10月敬题了碑文和悼念诗篇,并由著名书法大师秦萼生先生书石,立碑于亭址之上。亭的左侧有《荣睿大事记》的云石纪念碑。
止戈亭
位于肇庆城区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是中国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余汉谋(肇庆西门正街人)于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任第四军十一师师长驻扎肇庆时,为纪念平息军阀混战,特在自己的司令部所在地内建立了这个亭,意为要永远停止战争、求和平。此亭属砖木结构、攒尖顶式的八角建筑,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77年的春秋风雨。
忠烈亭
位于鼎湖山风景区内,在上庆云寺盘山道间,是为了纪念一五九师抗日烈士,于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而建的。此亭傍倚崖壁而建,四角用四条花岗石圆柱支撑,而另两角凭壁上岩石作依托,屹立在山道之上近70年了。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崖壁上嵌着的石碑记述烈士的业绩,也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上面的字迹已无法辨认清楚了。
“仙花寺”遗址
位于肇庆城区江滨中路、崇禧塔旁,是著名的罗马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Mattco Ricci),于公元1583年来到肇庆后,建立的中国第一座教堂,名曰:“仙花寺”。在肇庆居住六年期间,他主张把孔孟之道的宗法敬祖思想与天主教教义融合在一起,他还致力于把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又将中国的国情介绍给西方。与此同时,还充分地利用肇庆优越的文化教育环境,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并且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即现在我们常用的拼音就是其演变过来的)。他与同事罗明坚合编了《葡华字典》,又与明代著名学者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等……故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从而,也使肇庆成为了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站,成为了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门户。
后乐亭
位于七星湖风景区内的石室岩南麓湖畔,是余汉谋先生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于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自行出资建筑的。此亭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亭顶分为三叠,中高而左右略低,盖绿色琉璃瓦、有八檐八柱,梁架饰仿明彩绘。而且,亭内前后相通,左右设有水泥石米椅供人憩息。虽然是经历了70年的风雨,现还依旧屹立在湖光山色美景之中。
梅庵寺
位于肇庆城西的梅庵岗上,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公元713年在此插梅为标,旋回家乡新兴县后,坐化于寺田村左侧藏佛坑中巨石上。宋至道二年(即公元996年)智远和尚为纪念先师,在惠能插梅的地方建立了这座寺庙。
梅庵寺自始建至今已1100年了,经过了六次的大修,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格局,既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又保持了宋代木结构建筑的特色,是目前广东省现存木结构建筑中的孤例。于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