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桐城市属于哪个市 :安徽·桐城简介

4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27 17:27:44    

桐城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偏南,是安徽省直管的县级市。桐城是国家及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清朝著名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即产生于此。

历史

安徽省桐城市,自古河埠陆驿发达,被称为七省通衢。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这里有一个因盛产油桐树而得名的古国—桐国。

正是因为桐油的珍贵与稀缺,先秦时代的古桐国曾是楚、吴、越等国争夺的目标,一度烽烟不断。烽烟停息之后,桐城建县。

汉为枞阳县、舒县。舒县因山得名。这座山就是境内的龙舒山,也就是今天的龙眠山。

隋开皇十八年,这里叫做同安县,或许是因为百姓和官员们希望用这个吉祥的名称护佑这里长治久安。不过中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叛乱让“同安”这个名字成了历史。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唐肃宗因痛恨安史之乱的肇事者之一安禄山,下令将郡县中凡带安字的都改名。同安县改名桐城县,桐城之名正式载入史册。

从那一年开始,桐城作为县名延续了1200多年从未改变。直到1996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让桐城经济跃升安徽前列,桐城撤县设市。古老的桐城以新的建制开启了崛起与江淮的文化旅程。

桐城自古就有城,明代时更是流传着“铁打桐城”之说。久居纷乱之地,桐城人摸索出了一套自保的本领。

明代,一座城池在这里诞生。据清代《桐城续修县志》记载,明末起义将领张献忠不到半天的时间全歼了明朝中都凤阳的2万官兵。然而在八年间张献忠六次围攻桐城却始终未能得手,因此人们称它“铁打桐城”。

据清代《桐城续修县志》记载,公元1576年(明万历四年),知县陈于阶筹银两万一千二百两,改桐城土城为砖城,城围六华里,高三丈六尺,设六座城门。城墙之高大,城池之坚固,堪称江淮之首。

古城墙对应的位置—环城路,不过六座城门已消失殆尽,只有新修的东作门依稀展露古城的风姿。

据说桐城古城的圆形轮廓恰似身龟,六座城门似龟首、尾和四肢。桐溪塥和洙泗沟作为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犹如龟肠曲折城中。而城中道路就像龟甲的裂纹,这种寓意美好的城市格局叫做金龟永寿。

中国著名古代建筑史学者张驭寰先生在《中国城池史》中说道:“桐城的一大特征,就是县城城池的规划与建设,构成正圆形的城池。这从全国来看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一座圆形城池。”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利用轰炸机摧毁中国重要战略城市,桐城高大的城墙无疑是最醒目的轰炸标志。

为避免日军轰炸,保证城内居民安全疏散。1939年春,桐城拆城,老城墙就此全无踪影。

“金龟永寿,铁打桐城”,一座形制创新,寓意美好的古城为保百姓平安而建,又为保百姓平安而拆。

古城并没有消逝,桐城人的圆融智慧和铁打精神早已融进桐城文化,构筑起了一座人文桐城。在这座人文城市里,桐城人锲而不舍的追寻着桐城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生生不息的未来。

龙眠山

龙眠山是大别山余脉、傍桐城古城,论安徽的名山当首推黄山,而龙眠山能名扬天下与这幅被中外收藏家视若至宝的《龙眠山庄图》关系密切。

它的作者就是自号龙眠居士的李公麟。公元1100年,李公麟致仕还乡,他在龙眠山上修筑了龙眠山庄,并绘就了龙眠山的20处景致。苏轼为之题跋,苏辙为之作诗。《龙眠山庄图》成为李公麟的巅峰之作,也成为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作品。

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在中国绘画技法中,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法,是线描技法发展的更高阶段。

笔意传神的李公麟把白描画技法开创性地从其它绘画技法中独立成为一个画种,对中国文人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李公麟历史上不断有闻人贤达来到龙眠山学习和创作。桐城始于李公麟的绘画艺术,发展到清代,终于形成了著名的桐城画派,并和桐城文派、桐城诗派等一起构筑了延续三百多年的桐城文化盛景。

在桐城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在动荡的20世纪初,一位年轻的美学理论家走出了桐城,他就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美学大师,朱光潜。

朱光潜出生在桐城乡下,毕业于桐城中学。他最爱的就是龙眠山上的绿茶和龙眠河畔的青菜美食。

这山、这水对人的滋养和哺育深入到血脉深处,最后形成了乡愁的滋味。身居北大燕园,漫步在未名湖畔,朱光潜的脑海里常常浮现的还是故乡桐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龙眠山,在这里追寻中国传统绘画的源流。从白描画的开创到文人画的兴起,再到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奠基,桐城人对于美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因为桐城的山水将会生生不息。

六尺巷

桐城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巷如其名,只有六尺宽,但却是桐城的城市地标。

初到六尺巷的人们不禁困惑,就这么一条宽约2米,长不过百米的小小巷道因何成为旅游胜地呢?这还要从百年前的一次纷争开始讲起。

清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任礼部尚书。他在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

这时,张家人一切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很快,张家收到了回信。看了信后,张家没有再去跟吴家争执,而是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原来,张英在信中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然而,作为桐城名门望族的张家,祖上留下的又何止六尺巷。据《张氏族谱》记载,至九世祖张英、十世祖张延玉,在康熙、雍正年间先后入阁,“父子宰相”与后代族人共建了礼让谦慎的江左第一家风,更恪守为官第一要廉的官德,清廉勤慎,代代相传。

身为张英的后世子孙,张泽国家中至今珍藏着一幅张英的画像。张英和张延玉留下的两本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现合编为《父子宰相家训》,成为了中国人修身、持家、教子的经典读本。

如今,六尺巷成为了桐城廉政教育基地和文化交流基地,六尺于心,源远流长,桐城人包容、开阔的胸襟让六尺巷成为天下最“宽”的巷子。这条巷子已成为“中国文都”的精神图腾。

文化

这座桥被称为状元桥,是进入文庙的必经之路。元、明、清三代共有二百余名进士从这里走出桐城,出仕入朝。

一个源自桐城的文学流派随着进士、举人的足迹而广布清代中后期的朝野。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一起被后世尊为桐城派四祖。

他们继承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并融合了前人文学理念和技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整套完整严谨的古文理论体系。

方苞提出言有物、言有序的理论就是文章要有内容,有条理。而姚鼐则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至今仍是评判文章的重要标准。

至晚清,当时因认同而自称桐城派的学子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传世作品两千余部。素来有天下文章出桐城之说,其中《登泰山记》和《狱中杂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姚鼐编的文章总集《古文辞类篆》更成为古文学习的必读经典。

从桐城派四祖之一的刘大櫆开始算起,桐城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无不注重教书育人。

曾国藩作为桐城派中兴之士,兴建修复了湖南、安徽、江苏等地书院。在曾国藩的弟子中,有一个人最崇尚教育,他就是“曾门四杰”之一的吴汝纶。

吴汝纶因为学贯中西的才能被委任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1902年,江淮大地上诞生了安徽省历史上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学堂。这所新式的学堂里聘请了外籍教师,设置了全新的英语课、体育课,并且已男女同校。而少年朱光潜正是在这里,开始学习桐城派的文章。这所学堂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桐城中学。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这是桐城人传承数百年,烂熟于心的古训。正是这样的传统教育使吴汝纶融合了东西方教育的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教育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他手书的勉成国器,留下了对家乡学子的无限期许。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百年桐中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人才,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曾经的天天下文都已经开启了创新崛起的当代历程。

相关文章
信用卡违约金是什么意思(信用卡全额罚息详解)
2025-01-21 09:01:58
什么信贷业务(信贷“总架构”,9大“模式”解析)
2025-01-21 07:04:16
非标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非标房子?比标准户型的单价低,却不能买?)
2025-01-21 05:19:34
房贷都需要什么手续(提前还房贷需要什么手续?)
2025-01-21 04:14:36
融资和投资有什么区别(股市用来融资的,也是用来投资的)
2025-01-21 01:34:36
单笔金额超限什么意思(ATM转账限额分为单日限额和单笔限额)
2025-01-20 06: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