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谢集村
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西街村老谢集村,可追述至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有近两千年历史。元代时,村庄内营姓、苟姓、谢姓为三大氏族,又因此地为集市,更名为营、苟、谢家集,简称谢家集。
老谢集村处于黄河故道大堤南侧。历史上的谢集村,周边有古汴河流过,漕运发达,交通便利。清咸丰年间,为防御捻军进攻,老谢集村建了完整的寨墙以及防御性的寨海子(护城河)。如今村落里依然保持着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站在街中心最高处,可以看到,道路直通东西南北,古老的街道两侧,有多处古朴的老民居。
留存在西街小学院内的民国学堂,设计古朴,别有韵味。这座小楼是砖木结构,面阔5间进深2间,门窗上弧下方配以砖雕花饰,楼顶四周饰以7层砖雕花檐。
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明代郭氏郡马陵坐落在虞城县闻集乡郭老家村东头,它是一处约有500年历史的官家陵园,现今尚保存有许多艺术精湛的石雕墓器,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郭姓人都以此为荣,每每谈起,郭家人都会滔滔不绝,世世代代传说着郭家祖上留下的功德。
睢阳区宋集镇半塔村。该村境内有白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夏代已成村落。春秋时期,贵族周氏逃难来到当今的半塔村这个地方,见这里地势平缓,田亩众多,环境幽静,在原商初都城遗址处立家建村,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当时取村名周庄。唐贞观年间该村落建七级浮屠,建半截而终止,遗留半截塔一座,后该村更名为半塔。
如今村落古塔踪影已无,但依然流传着护城河、城墙、古泉井等传说,让这个半塔村充满了神秘色彩。村落北还有半塔遗址,遗址属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并有早于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存,年代距今约为4500年~5500年。
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的王公庄村,,这里有中国第一画虎村的美誉。
然而王公庄村用了十年的光景便扬名海内外,全村1366人中有800余人从事与画虎相关的产业,老虎图年销售3万多张,销售额达到六千万元。
进入王公庄村,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侧林立着无数的画室、装裱店、画具店等等,每一个店面与虎画有关,村民给这条路取了一个名字,叫文化街,以彰显特色和文化带给村庄的复兴。
睢阳区李口镇清河口村刘旬庄村。形成于汉代,村落古朴、民情醇厚,坐落在古宋河与大沙河交汇处,体现了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
该村村名源于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相传,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尚在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己因年龄小免于被杀,被送到掖庭收养,后被邴吉所救。在刘病已5岁这年,流落梁国(今商丘)睢阳城南30里,一直生活到15岁。刘病已当上皇帝后改名为“刘询”,为感恩这片土地的收留、养育之恩,他用自己的名字为该村取名为“刘询庄”,后慢慢简写成“刘旬庄”。直至明清时期,刘旬庄都被作为八府巡按的必到之处,当地官府还专门从刘旬庄到张集村方向的一条官道上放置了石柱、石狮、石马等雕像,气势十分壮观。
商丘市宁陵县石桥镇刘花桥村,被誉为中原生态梨园村落。
此处素有“中原梨乡”之称,万顷梨园景区春赏花、夏乘荫、秋品果、冬观枝丫,为“天然氧吧”。以“百村万户工程”刘花桥为中心的万顷梨园景区辐射圈,不但生态环境宜人,而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一日游让您感受“梨乡乐都 醉美宁陵”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