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是我向往已久的旅游目的地,这个五一假期,终于身临其境与其亲密接触。
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有海蚀、海积及熔岩等景观,有“蓬莱岛”之称,是一个风情别具的小岛,也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曾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海岛。
1、火山口
涠洲岛的美,无法用笔墨形容。在这个恒温的小岛上,到处充满着欢乐,其温暖如春的气候、旖旎醉人的风光,让所有的来者不惜赋予它“人间天堂”的美誉。一路走,一路惊奇,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神奇景观,语言和想象力都显得苍白,只有你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令人赞叹不已。
鳄鱼山景区于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正在申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后几年,涠洲岛旅游迅速升温。据说,现在每天上岛游客已达3000多人,如果是黄金周,更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上涠洲岛的游轮150元/人,往返300元/ 人,需提前安排好出行路线,确保按时返回北海市。今年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我们为了赶在免费高速时段下高速,晚上8点前的船票早已售罄,只能预定5月3日晚8点后最早的一班离岛,提前一个高速口出高速,恰时回到了南宁。
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特别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处女地,要成为旅游热点,为游客所心仪,得有一个过程:要宣传,要推介,要招徕。涠洲天生丽质,一经媒体点破,再有官方介入,这个过程就短多了。实至名归的神奇涠洲,在各方的热捧之下成为旅游胜地,实在也是情理之中。
上涠洲岛,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我首推火山口。火山口即火山喷发的烈焰之口,是涠洲岛的起点、生命的源头。火山口地处涠洲岛的西南边、鳄鱼山脚下,是岛上最主要的景区之一,是游客必到之处。
临近火山口的路边台地上,建有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主标志广场,立有一个10多米高的标志性建筑物,外表以火山石粉浆喷塑,状如一座巨大的火山石,凸显了火山的特点。
往前走不远,有一个火山地质博物馆。不大,一幢圆形的建筑物,相对于涠洲火山而言,还算是宽敞的。橱柜里摆放着一些火山遗物,如火山石、火山蛋以及珊瑚化石、各式贝类化石,等等。还有一个环形小放映厅,不时播放一段火山爆发的电视短片,让来人对火山先有点感性认识,有点从视觉到心灵的震撼。
火山口公园在岛的西南边,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涠洲岛凭身份证实名购票,门票98元/人,凭此刷脸即可进入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一层一层的岩石,像火山喷发的科普书一样,在讲述着涠洲岛久远的故事。火山喷发的熔浆,含有铁,呈朱红色,黑红相间的礁石配上湛蓝澄碧的海水,格外的好看。
海边的礁石上有大大小小的洞口,是岩浆弹击出的火山坑。沿着海边蜿蜒崎岖的木质栈道往前走,聆风观海,你会震撼于到海水的力量,不在于它瞬间迸发的强度,而在于它夜以继日不停地执着冲刷。那些经得起一千多度高温的礁岩被侵蚀出很多暗洞,有的洞口圆圆的像一口井,有的就是一个浅滩,依着形状安了好听的名字,叫藏龟洞、龙宫探奇等等,海水涌进来,拍打着,发出轰鸣,大自然最简单的曲调,却给耳朵一个洗礼。
最让人惊叹是在月亮湾,海滩、暗洞都堆满了珊瑚,就像遍地的珠宝,赏心悦目。情人桥前有一处礁石滩,由贝类珊瑚残骸层层叠叠构成的礁石,像是一部海洋史诗,记录着那些沧海桑田的往事。
我们在海滩边,捡到的小怪石,有的像牛板肚、有的像海龟、还有的是晶莹剔透彩石,不远处传来儿童的喧闹声伴着岛上欢快的鳄鱼山风景区的音乐,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现在的火山口,已辟为国家地质公园。当然,整个涠洲岛就是一个大公园,这里不过是一个园中之园罢了。从鳄鱼山下到火山口,是一段很陡的崖坡,原来危崖陡峭,上上下下要攀藤附葛,艰难多多。前些年修了木栈道,铺陈于茂林修竹之中,顺坡就崖,蜿蜒有致,方便多了。
火山口其实就是一大片火山熔岩及岩石嵯峨的海滩。当你七拐八拐、一蹦三跳地来到火山口,随处都可以看见火山喷发的遗迹,会情不自禁地回到10多万年前爆发的那场海天之搏的壮烈情景之中。
你看,那一层铺压一层的熔岩,早已叠累成参差的悬崖。悬崖之上,挂满了藤蔓杂草,疯长着枝丫斜横的相思树,不知名的这树那树,一蓬二蔸的翠竹,还有簇簇串串的仙人掌,也不知根着何处,无论是石是土,只要有所黏附,就会极其顽强而热烈地伸展,上面缀着一朵又一朵的金黄色小花,间或还有诱人的紫红仙人果,生机盎然,蓬蓬勃勃。
即便如此,仍依稀可见当年壮烈之光景。现在,熔岩已不再浩荡奔涌,已不再烈焰腾空,但作为当年的火山岩浆,却仍然是一浪拥着一浪,一团叠着一团,镶嵌着一颗又一颗的火山弹,隐隐透着一种灼人的暗红,像是余烬尚燃,熠熠有焰。
其时的火山口,不,当年的火山,一定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海天之间,岩浆滚滚,海浪滔滔。岩浆烧红了海水,海水吞没了岩浆,而数不清的火山弹——当初应该是一块块坚石或者其他什么珍稀矿石,为岩浆所喷射,一颗接着一颗,一颗追着一颗,炮弹雨林似地从海底深处呼啸而出,铺天盖地,直射苍穹。
也不知持续多久,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不得而知。人们所知道的是,到最后,奇观落幕,奇迹出现,茫茫大海让出一个位置,熊熊烈焰渐次熄灭,岩浆浴海而成山,涠洲岛拔海而起,巍巍然屹立于海天之中。至此,你不得不有所感慨:压之愈深而喷之愈烈,孕之愈久而成之愈坚啊。火山如此,于人于事其有外乎?
2、石螺口海滩
如果说火山口地质公园路陡坡长,上上下下地攀爬,略显辛苦劳累,那就坐上观光车到石螺口吧。这儿,有缓缓的沙滩辽阔的海,徐徐的海风蓝蓝的天,轻松多了。
石螺口海滩位于涠洲岛的西面,一座小山由南而北缓缓升高,到了岸边戛然悬峭而为崖,状如巨大的石螺,石螺口由此得名。
白天的石螺口海滩很温柔,走在漂亮又很松软的沙滩上,海水轻轻地涌过来,慢慢地没过脚面,又轻轻地退去,你可以看得到海水的每一道涟漪。
在离海岸不远处的海面,系着一排排古朴的渔船,像是排队等待海的检阅。远远地看见戴着斗笠的渔民抬着出海的收获往岸上走,蓝的海水与白的浪花,细白的沙滩与五彩的太阳伞,很自然地构成了一幅无可言说的风景,美得让人心醉。
赤足行走在沙滩上,脚底的感觉是柔柔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朵朵浪花接踵而来。慢慢走向蓝色的大海,那是一片辽阔的、无边无际的、令人心醉的碧蓝。远处海天相接,无际的天空、无尽的大海,似乎融为一体,是那样的美丽、宽广、博大。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已是午后。这时的石螺口,游客不少,男女老少,天南地北,踯躅溜达的,选景拍照的,小坐歇脚的,嬉戏追逐的,各式人等,各有所好,但脸上都写满了轻松愉快,一派祥和安宁。
辽阔的海面上,渔帆点点,欲行还泊,远远近近,影影绰绰。几只鸥鸟,不知是在觅食还是急于归巢,在远处翻飞,忽高忽低,时疾时缓,忽而又来个高难度的急转弯,漂亮得让人炫目,为静静的海面画上了一条又一条不规则的弧线,增加了几分生动与活泼。
脚下的沙滩,沿着长长的海岸线逶迤而去,宽敞而平缓。沙粒细白柔软,在夕阳的映照下,像是鎏金洒银,耀人眼目;人行走其上,也是身披霞光,彤彤有彩。
在海滩上,有很多小小的洞,不时地会滚出沙球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小螃蟹,吓得我赶紧跑开,而老公却兴奋地蹑手蹑脚地去抓小螃蟹,不曾料到那些小螃蟹个个机敏得很,都迅速地钻回了家。想想也是,凭沙滩上热闹的人群,如果它们反应慢的话,早就灭绝了。
海边岩石上也藏着稍大一点的小螃蟹,老公抓了一只,拎在手上把玩着,一会儿又把它扔海里了。
石螺口水清而温净,是上好的潜水基地。岸边,就那小草棚,有人专营此道。如果有兴趣,当然也还得有一点点胆量,就可到那草棚里换上潜水服,跟着教练三比两划,掌握点基本要领,明白升潜规则,在水下与教练沟通几个动作,就可以随教练出海了。
如果不想下海,或者身体不宜下海,也不用勉强,有以玻璃作底的观光船,把人拉到海中,如果运气好,遇上天朗气清、水静波平的好天气,也还是有机会看到千姿百态的海底活珊瑚。不过,比起亲潜海底得以零距离接触和观赏海底世界,那就差多了。
3、民宿交通
游览涠洲岛,与其说是欣赏,更不如说是享受。如果你恰好又是远行而至,先别急着观赏那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高峻险奇的容颜、海蚀,找个民宿住下来,好客热情的岛民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们保持着的那份勤劳善良、憨厚淳朴,会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人情味。你路过了,他们会对你微微笑,会招呼你进来坐坐,会邀请你摘吃种在家门口那棵大大的阳桃,还可以不用客气的吃渔家自己种的作物,可以看他们打牌、补渔网、和他们闲聊……俨然就像认识了多年的朋友,就像住在隔壁多年的邻居,一切都显得很自然,世故不在,只留人情。
最令人赏心乐事的就是傍晚,穿着拖鞋踢嗒踢嗒地走到码头边上,看着那些“做海”回来的渔民们忙着交易的场景。此时,大海与夕阳的变化交织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黄昏的夕阳妩媚多姿,云霞也被她浸染得绯红,渔船在海面形成一道道的剪影,让人从心里涌上一份恬静的感觉。
你可以包车环岛,费用约150元左右,也可以租80元的电瓶车,自己在岛上骑行,穿梭在乡间小路,有水牛在田间耕作,到处都是香蕉树。
路边树荫下,有一溜儿小摊在摆卖东西。有泳衣,草帽,墨镜,贝壳,项链,手镯,还有干海货等,零零星星,五花八门。路边一大把香蕉才5元,口感细腻香甜,值得品尝,当地人称之为“火山蕉”。
路边的门店还有本岛特有香蕉鸡,是吃香蕉长大,138元一只的烤香蕉鸡,老远就闻到扑鼻的香味,忍不住来上一只,配上商家调制的蘸酱,味道好极了。
涠洲岛,这颗北部湾海面上的明珠,徜徉其间,犹如身处深海中的世外桃源,无论到哪一处海滩,都像赴美的盛宴。
所以,对于涠洲岛,我总是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对那祥和的宁静和清晰的淳朴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快点带上你的行囊、带上你的喜悦,来这里度个长假吧,涠洲岛的纯净气息会让你忘了都市的喧嚣与纷扰。
4、天主教堂
涠洲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10多万年前由海底火山喷发堆凝而成。涠洲岛总面积为24.74平方千米,岛内最高海拔为79米。岛内景区包括鳄鱼山景区、滴水丹屏景区、石螺口景区、天主教堂景区和五彩滩景区等。
在行政建制上,涠洲是一个镇,斜阳岛属其管辖。斜阳岛与涠洲岛隔海相望,交通不便,登岛不易,且只有1平方多公里的面积,100多岛民居住。人们所说的涠洲,一般也就指涠洲本岛了。
从高空鸟瞰,南部高峻奇险,北部则开阔平缓,四周烟波浩渺,岛上植被茂密,就像一枚硕大的弓形翡翠,漂浮在大海之上。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雨量充沛。这也是涠洲作为没有大陆水源补给的海外孤岛得以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涠洲天主教堂,也是游客必到之处。教堂者,传教之堂也,始于西方,遍于世界,普通得就像到处都有学校一样,不足为奇。
但在涠洲,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外孤岛,人烟不旺,交通不便,百业不兴,建有如此规模的一个教堂,应该有其非凡之处。
清代中晚期,海盗横行,而政府又剿之无力,甚是无奈。虽张保仔之流盗亦有道,有其行规约法,不轻易扰民,但对政府是毫不客气的,能抢就抢。盗毕竟是盗啊!他总得生存,总有所贪图,不抢不夺何以为继,不抢不夺何以为盗?而涠洲,又曾是张保仔的大本营、根据地,按当时政府的说法,涠洲岛“孤悬大海,最易藏奸”。
当时还没有钢筋水泥,海陆交通极为困难,建筑材料只能全部取自岛上。其墙体用砖是以涠洲的火山石切割打磨而成,所用砂浆则是以涠洲特有的珊瑚石烧制成石灰,拌以沙土和适量红糖、糯米饭等,必要的竹木和瓦片也是本土产物,而非本土之物的钉钉铆铆一概不用。
如此建筑的建造过程有多么艰难,不好凭空想象,但总共20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历经20年始得建成,其间所耗心力,大可推测一二。教堂的开间和高度,实为当时所罕见。
百多年来,任凭狂风暴雨、雷霆万钧,教堂得以保存完好,可谓一大建筑奇迹。这些,不能完全说是客家人的技术和功劳,但至少,客家人的土楼、围屋也一样使用了石灰、沙土、红糖和糯米饭,而欧洲建筑、国内其他建筑是不大会使用这些材料的。范神父再聪明、再天才,也想不到、用不上这些东西,只有客家人,世代承袭,口口相传,这特殊工艺、特殊材料才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至今,岛上也多是些档次低、设施落后的小酒店,接待能力较差。倒是散落在各处山坡海边的“农家乐”,收容了不少匆匆的脚步。
游览了岛上的主要景点,我们离开了最后一站石螺口,走出许远,还频频回望。一幅绚丽的滨海夕照图,跃然于海天之间,跃然于心,伴我归程,随我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