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一般是指形状像桥的建筑物,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用于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或专供施工现场交通、机械布置及架空作业用的临时桥式结构。在沿海城市,有许多深入海洋中的景点,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青岛的栈桥了。
作为青岛的象征,栈桥其位于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栈桥初建于光绪 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栈桥是青岛的地标性建筑景点之一,很久以前,德国为了便利兵员货物装卸,1892年清政府在青岛湾建了栈桥。随着青岛大港的建成,青岛栈桥向社会开放,成为游览场所。这里海天一色,海水湛蓝!海鸥成群结队,与人为乐,其乐无穷!
如果是乘火车来青岛,一出火车站就可以看到栈桥,所以这里也是游客们最先接触到的景点,去的人会比较多,最显眼的就是栈桥尽头的回澜阁。这些年遇上大风大浪的时候,栈桥也有过受损,修修补补了很多次。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喂海鸥,但是要注意安全。
这里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4A级国家旅游区。青岛栈桥由回澜阁、中山路、小青岛、海水浴场等景点组成。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即出于此,是为“青岛十景”之一。
因为栈桥与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情人坝属于一个区域的景点,都处于一个海湾的弧度范围,所以面对大海的景色雷同,但不同的地方,欣赏到不同的美景。栈桥前身是一个从外海往内陆驳运物资的中转码头,后改建而成。栈桥尽头回澜阁面朝大海,是观赏海景的前沿。
在青岛湾东侧和北侧,青岛的特色“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则是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以及四处觅食的海鸟。
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一窗一景,一景一画”,凭窗眺望,可以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退潮后的海滩,许多人趁着这个时间来赶海,拾贝、挖螺,鱼群顺势而逃,“海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浪花没有了气势,沙滩显得更加宽阔了许多,寄居蟹疯狂逃窜,躲在沙眼里;好多人提着小桶,带着赶海的专业设备,小铁锨,铁耙之类的,一会功夫就能收获小半桶蛤蜊什么的。
傍晚的时候,华灯初上,夕阳还残留着最后一丝余晖,再深情望一眼这个城市。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忙活了一天的人们,终于抽出了一点空闲,静静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落霞与海鸥齐飞,海水共长天一色。日落时分,夕阳映海面,嫣红染天边。海鸥在夕阳下的剪影优美如画,时而翱翔在天空,时而盘旋在水面上,戏水抢饵,踏浪觅食,好一幅海鸥闹夕阳的美好画面!
潮来潮往,起起伏伏,恰如人生。也许我们正如那大海里的一粒沙子,也似一条咸鱼,在大海的风暴中,顺势而生,艰难而奋进。我们也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有着不服输的勇气,愿你看尽人世繁华,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