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服务区,在G22山西壶口出口下,开往陕西宜川一侧的瀑布景区,看网上的攻略,都说宜川一侧的瀑布壮观。
到了停车场,换乘景区车进入景区。
抬头一看,端的是蓝天白云。
随手一拍。
看到了闻名已久的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因为前几天上游降雨量比较大,瀑布的水量也就比较大,而宜川这边地势低,水就从宜川这边往下流,从而形成了较大的瀑布景观,而这个景观要在山西吉县那边看才行。
就像看伊瓜苏瀑布要在巴西这边看一样。
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梁衡)
看罢这一段的瀑布,忽听一阵嘹亮的歌声响起,原来还有情景演出。
看模样,参加演出的就是本地的村民。
还真把羊群赶上来了。
还有青春年少的学生。
说谁呢?
原来是他。
都转过身来看老爷子表演。
台上的也在看。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梁衡)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梁衡)
没看到大瀑布,却收获了彩虹。
水量大时,看瀑布的最佳方案是,上午在山西吉县看。
意犹未尽的从壶口瀑布出来,在路口的农家乐品尝了著名的黄河鲤鱼(不知道真假,没看到有四个鼻孔),驱车到宜川住下,在宜川路上走了好几年,对这个名字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路边是宜川中学,洛川路上也有宜川中学,刘翔的母校,校庆的时候,刘翔坐主席台正中间。
在宜川城里转了一圈,找了一家宾馆入住,前台态度很冷漠,跟山西形成明显的反差,让人一下子无法适应,不想再找了,住吧,把行李放好,到街上遛弯去,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广场,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忽闻一阵鼓乐声,顺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是几个自娱自乐的老兄弟在练习。
褐衣老者看来是头,能唱能跳能指导。
遗憾在山西没到这样的场所体验体验。
遛遛转转,回宾馆休息。
明天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