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手机,没电视,没互联网
过年应该很无聊吧?
不不不
西周过年竟比现在早
东汉的饺子带着花边儿
唐朝“上班族”腊月二十八就放假
还有古代版“春晚”“大型演唱会”
……
咱们的老祖宗到底是怎样过年的?
走!
一起在线“考古”!
古人春节手册 第一篇
年是怎么来的?
你知道吗?
西周时,并不是“正月里来过新年”
而是农历的十一月过年
原来,夏历的新年是农历一月
商朝把过年时间往前移了一个月
而周朝认为丰收最重要
因此,又把过年时间定在了
丰收后的一个月
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十一月
你看,甲骨文中
“年”字就和丰收有关系
网友:背上一年的好收成回家
可不得好好过个年嘛!
△甲骨文中的“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
那么,年是什么时候变成正月初一的?
这事儿竟和司马迁有关
汉武帝时,司马迁接到了
一个工作任务——重修历法
修订之后的《太初历》恢复了夏历
把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
从此“正月里来过新年”的习俗
就一直延续下来,直至今日
古人春节手册 第二篇
古代“上班族”春节怎么放假?
你知道吗?
在古代,春节也是法定节假日!
春节放假是从唐朝开始的
《假宁令》规定
“上班族”有两个节假日
一个是元日,也就是春节
另一个是冬至
两个假期各放7天假
不过,唐朝的春节假期
是围绕着大年初一
前后放3天假
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正月初四
网友:原来古人也有“春节黄金周”!
宋朝基本沿用了
唐朝春节放7天假的做法
不同的是,宋朝的春节
包括忙年、过年、闹年三个时段
由于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
一度也曾放假
古人春节手册 第三篇
吃喝玩乐样样行!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
在古代,无论富庶还是贫穷
“年”一定要充满仪式感!
贴春联、猜灯谜、穿新衣、除夕守岁
古人过年都有哪些讲究?
咱们接着往下瞧~
吃:原来谐音梗在古代就流行了!
宋朝年夜饭桌上的“吉祥天团”
不是鱼,不是肉
而是“百事吉”果盘
柏树+柿子+橘子
“组团”成“百事吉”来拜年
红红火火 吉祥满满
网友:宋朝人也爱玩谐音梗!
魏晋南北朝过年
人们要把花椒、柏叶酿成椒柏酒
虽然味道有点儿“上头”
但人们认为
这种清新、很冲的味道
象征着“迎新”
“春风送暖入屠苏”
喝屠苏酒,讲究也不少
顺序一定要先幼后长
寓意着孩子快快成长
老人健康长寿
穿:要美!要显瘦!要炫酷!
你知道吗?
过年穿新衣的年俗
在南北朝时就有了!
“华夏衣冠锦绣藏”
中国人的服饰随着朝代变迁
不断丰富
“贵妇出游”“簪花仕女”
你最喜欢哪种style?
千年流转
清朝也延续了前代穿新衣的传统
《清嘉录》专门记载了
苏州街坊拜年的情景
人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路上张扬
轿子跑得飞快
称为“鲜衣炫路”“飞轿生风”
网友:古人是懂“炫”新衣的
玩:气氛就要嗨到爆!
贴春联
你知道吗?
最早的春联竟是写在桃木板上的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古代的“硬核春联”
到了明朝,在朱元璋的倡导下
大家才慢慢改成用红纸来写春联
放鞭炮
约2000年前
中国人就开始用爆竹迎新了
南北朝时期
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上烧
“爆竹声中一岁除”
到了宋朝,放鞭炮就更流行了
宋朝人不仅会在竹子里面加火药
还会把火药裹在纸里
加上药线,做成炮仗
上百个炮仗编在一块
就叫“编炮”,也就是今天的鞭炮
噼里啪啦,鞭炮声一响
新年的好彩头也随之来到
猜灯谜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隐语”了
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谜语”
宋朝时,文人雅士把字谜贴在花灯上
吸引人们去赏花灯、猜灯谜
渐渐形成一种民间风俗
“生日聚会”打一个字是什么?
“涨工资”“亲自买来十两面”又是啥?
这些灯谜你能猜中几个?
守岁
你知道吗?
“熬夜”对古人来说
可是个传统项目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
“士庶之家围炉团坐
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到了早晨都不睡觉
网友:古人比我都能“熬”
那么,除夕为啥非得熬夜呢?
其实,这是古人对自己的勉励
和对新年的期盼
苏轼在《守岁》中写道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就是告诉自己珍惜时间
抓住这一年的“小尾巴”
希望明年更加努力
不让志愿和抱负付之东流
守岁的核心不是守过去
而是望未来
一年又一年 一代又一代
我们的过年方式
处处体现着祖先的生活智慧
连接着华夏子孙的血脉和情怀
年,真是中国人的杰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