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攘外必先安内是什么意思?“攘外必先安内”到底好不好?

6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10 10:55:16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北宋时期的赵普之口,但是让这句话变得妇孺皆知的却是蒋介石。

那么攘外必先安内到底好不好呢?这还用说,肯定是不好的。有些人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那么我们来说说攘外必先安内为什么不好。

我们先来看看攘外必先安内这个词语表示的意思,这个词语说的是当内外交困的时候,把精力集中在对内地捋顺安定上面,而对于外夷则采取缓和的政策。看到这里,那我们肯定会觉得攘外必先安内对啊,这样子先解决了内在风险,再集中精力对外,完全正确啊。

咋一看,确实这样是最有解啊。但是好不好,不是空口白牙可以辩论出来的,我们来看看历史上说这些话,做这些事的人到底是不是利国利民,就知道好不好了。

北宋宰相赵普建议赵匡义这样做,那么后果呢?

但是赵普给赵匡义的折子是这样说的:中国即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那么赵普是怎么做的呢?赵普对于武将开始猜疑,降低他们的地位,限制他们的战时军事自由权,一切的军事部署和排兵布阵都需要按他的“锦囊”来行事。

这样子就导致了数次北伐无功而返,而且从此军心涣散,燕云十六州永远地流失于国土之外,而且从此开始采取对辽国的防守状态。这样使得都城开封永远都处在敌人的铁蹄威胁之下,使得国家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开疆扩土,利国福民的政策上。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赵光义这样做的后果吧。

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后,赵光义开始加强集权行动以及实行重文轻武的方针。这样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就是,北宋虽然富有却孱弱不堪,年年向外夷进贡,成为一只外夷圈养的肥猪,时时刻刻处于外夷的刀俎之下。同时,重文轻武也导致了国内的年轻人都把精力用于科举,没人去习练武功,这样进一步导致了国民的孱弱之风。到时外夷一生气,国中几乎没有可用的武将。

这是非常明显的不利,隐藏的不利因素就更加大了。重文轻武以及集权行动,导致了赵匡义必先取得文官集团的支持,这样子文官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而武官集团却不能制衡,导致了后面的皇权必须向文官集团妥协的局面。这样的后果就是,文官集团势力膨胀,导致鱼肉百姓现象存在,但是却没有人能管。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加大了日寇对我国民的侵害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更是助长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使得中华儿女遭到了日寇残忍地蹂躏。这样的后果难道就好吗?

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使得中国人自相残杀,这样难道就好吗?

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几乎让国土损失了一大半,这样难道好吗?

所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因为这是出于统治者自我考虑才会采取的措施,完全是一种利己但是却害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相关文章
地热地板为什么会裂开(地采暖地面面层开裂问题分析及措施!)
2025-04-20 03:01:12
为什么家里要种铁树(铁树在家里养有哪些好处?)
2025-04-20 02:29:01
为什么门板易变形(为什么衣柜门板会变形?)
2025-04-20 02:22:38
家庭用电为什么碰电(七种常见电工触电原因分析!)
2025-04-20 02:14:41
为什么浇筑混凝土洒水(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
2025-04-20 02:06:36
为什么卖房要公证(二手房交易公证的好处)
2025-04-20 0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