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的简历,总是杳无音信。
就算是漂流瓶,也有个回音,但投递出去的简历,如泥牛入海。
如今都过去三个月了,内心特别焦虑。
为什么今年求职这么难?
两个特别残酷的真相。
一方面,求职的人数众多。
光今年毕业的应届生就有1000多万,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求职的学生,往年没有拿到offer或者offer不好选择继续等待的学生,还有那些因为企业倒闭,或者自己的职业规划原因选择离职,二次就业的社会人。竞争的激烈,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企业端口对人才的招聘需求也严重缩水。
疫情影响,各个行业的利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占,就拿我们公司来说,疫情之前每年的招聘计划是150-200人左右,今年的计划估计也就50人左右。我们还是央企,民企、私企影响更甚,而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甚至高达80%左右。
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
三个求职策略,不走寻常路。
1
调动周边资源内推
父母,亲戚,朋友,你所能想到的社会资源,任何能链接上企业的,请尽一切可能调动。
在所有招聘渠道中,内推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你肯定听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混,首先你自己得行,其次得有人说你行,再次说你行的人得行。
无论是求职,升职,干事创业,这句话都适用。
一位读者之前留言说,自己马上毕业了,家里给安排了工作,自己感到很苦恼,不想接受,想凭借自己的本事找工作。
我问他这个工作怎么样?你自己喜欢吗?
他说还行吧,但总感觉是走后门进去的,不知道入职之后,该如何跟同事领导相处。
其实,大!可!不!必!
你想靠个人能力,但有时候,还没等证明你的能力,你就被无情的刷掉了,就像前文的那位朋友。
要知道,资源也是你能力的一部分。
等你工作久了,尤其是当你成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以后,你就会知道,很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社会资源。
如果因为你缺乏社会资源而没把工作干好,领导们只会说,这个人能力还是欠了点。
如果你有社会资源,拥有内推的机会,请珍惜它。
首先,你得进入你心仪的企业。
其次,你才拥有了这个平台的机会。
最后,你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拳脚。
至于怎么进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上门自我推介
简历是死的,你写了什么,就是什么。
但人是活的。
你的气场,性格,品行……这些东西,是无法在简历中淋漓尽致的体现的。
然而当你站在要决定你去留的人面前时,他自会有一番评判。
有一个重要知识点,你或许还不知道。那就是,企业在招聘时,招聘人员,很喜欢招那种跟企业文化,甚至跟自己的气场比较搭的求职者。
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这样的人很容易适应企业文化,减少彼此磨合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在组织中顺利的发展。
二来,毕竟你以后是要和自己做同事的,没有人会招一个跟自己个性不对付的同事,专门来给自己找麻烦。
唯有你这个活体,才能在面试中能全方位展现你的能力。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集团有个同事,毕业的时候,因为一些个人原因,错过了集团的招聘会。
他就拿着简历,上门求职了。
正好那天,集团有个领导在部门谈工作,撞在了一起,觉得这个小伙子挺特别,就聊了起来。结果这一聊,他成为了全集团,第一个拿到offer的人。
因为其他人,还在走复杂的招聘流程呢。
还有一个同事,在国外项目上时,领导有一次去现场做调研,就因为这个同事在会议室主动捡起了一片垃圾,从而被领导记住了。
后来,在公司有某个工作机会的时候,领导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个同事,把她从国际项目上调回,连升两级。
所以,怎么说呢?
只要能与公司有话语权的人能搭上线,接触上,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尽情展现你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剩下的交给运气吧。
当然,建议你在上门之前,提前了解一下企业的基本状况,以及你为什么要去企业的理由。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
企业网站投递简历
开篇那位读者,基本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站投递简历的,比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
通过第三方招聘网站找工作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
1.在第三方网站投递简历。
2.第三方根据企业的硬性标准,机器化筛选简历。
3.第三方协助企业组织笔试。
4.第三方将符合要求的简历,发送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5.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条件,进行二次筛选。
6.业务主管部门进行面试。
7.通过的简历,呈报公司招聘领导小组面试。
前后,七七八八总共有七个环节,但有四个环节,都在第三方完成。
你也知道,流程越多,越繁琐,被刷掉的可能性就越大。
更何况,到了第五个环节,你将来的部门领导,甚至还没能见你一面。
就这样被刷掉,是不是很遗憾?
万一他见到你,很喜欢你,欣赏你,看好你呢?
怎么办?
提高我们求职成功率,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筛选环节。
在毕业求职的时点,自我竞争力就像是利润表上的数据,几乎是确定的。
那只能在第二个要素上下功夫了,尽量减少筛选环节。
如果能在企业的网站进行简历投递,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直接进行筛选,就省去了四个环节。
同时,在企业内部进行筛选时,如果你的简历有突出的亮点,作为专业招聘部门,即便简历竞争力稍微差一些,也很有可能被人资部门留下。
这就增强了成功的概率。
剩下的,就是如何让应聘单位的同事喜欢上了你了。
琢磨下企业的文化,了解下面试你的领导和同事。
4
写在最后
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应该走一点不同寻常路。
三个建议。
一是调动周边资源,让父母、亲戚、朋友帮忙内推,成功率最高。
二是上门自我推介,尽可能的打动对方,成功率次之。
三是企业网站投递简历,减少筛选环节,成功率再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