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大家很熟悉,但很多人理解错了

3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25 14:05:21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要想真正明白它的含义,还要结合原文去看。

在《论语.为政第二》中,孔子用很短的一句话,概括总结了他的一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定了做学问的志向,就好比我们刚上学时,也会有自己的理想。但这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很多人往往半途而废,并没有沿着自己的理想一直发展下去。

可是孔子的这个志向很坚定,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学了十五年,终于到达“三十而立”的境地了。

立是什么意思?《论语注疏》中讲:“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经是经典,也是圣贤人的事业,就是说古圣先贤的道德学问,孔子到了三十岁就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该学的都已经学了,已经有了根基,不会轻易为外境所动摇,可以毕业了。就好比一棵树,在十五岁刚刚立志于学的时候,还是一个小树苗,等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枝干也粗了,树根也扎得深了,就长成一棵大树,能够禁得起外面的风吹雨打了。

所以“三十而立”指的是学问道德,而不是人生的事业。但我们现代人往往把这句话误解为成家立业,觉得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还没有赚到钱,就觉得很丢人,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完全理解错了。

“四十而不惑”。按说应该先没有疑惑了,才不会被外境所动摇,才能真正立得起来。为什么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在“不惑”的前头呢?这个顺序是不是颠倒了呢?

没有颠倒。三十而立,意思是通过学习圣贤的经典,已经找到了立身处世的行为标准,孔子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这个标准,不违背这个标准,这叫立。

但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是非对错有时候很难辨别清楚。虽然找到了立身处世的标准,学到了很多理论,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具体事情,经常还是无从下手,理论和实际很难结合起来。

比如说打人骂人,这个是善还是恶?很难说,同样是打人骂人,有可能是善,也有可能恶。这就要看发心了,如果存心是利益他人,打人骂人也是善;如果是为了发泄怨气或者欺负人,那打人骂人就是不善了。所以说学习理论容易,但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活学活用,就很难了。

“四十而不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了四十岁以后,才能把圣贤的这些标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了,不再有执着和成见,遇到事情能够善巧方便,能够透过现象看清实质了。这个境界,肯定是比“三十而立”那个境界更高了一层,真正的没有疑惑了。

相关文章
茶花为什么长介壳虫(花卉上发生介壳虫怎么根除?)
2025-05-09 19:20:10
无花果为什么能打顶(无花果打顶之谜)
2025-05-09 19:15:37
为什么肚子会慢慢变大(肚子为什么越来越大?)
2025-05-09 19:09:43
为什么竹藤椅开裂(竹藤家具小知识)
2025-05-09 18:47:25
地砖为什么会有缝隙(地砖与墙面之间需要留缝隙)
2025-05-09 18:41:54
为什么不买避难层上下层(不管楼层多高建议大家都不要买这4层)
2025-05-09 18: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