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管,地不管,粥管。
官也罢,民也罢,喝吧!
掌勺的,来碗八宝粥!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
不知道你喝了上一碗腊八粥没,
如果没有,晚饭记得熬一碗。
喝粥别忘了讲故事。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抛却一年的成败得失,
小火慢炖一碗好粥,全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喝粥,也要记得,
给孩子们讲讲腊八粥的由来。
关于八宝粥最古老的传说,
莫过于五帝颛顼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恶鬼,经常让身体羸弱的孩子生病。
特别是到了冬天,阴盛阳衰,恶鬼更是容易找那些小孩子下手。
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既然有恶鬼,就有制服恶鬼的宝贝。
这宝贝不是别的,正是红豆。
传说有一济世老道,最恨恶鬼伤人,又年这颛顼的子嗣不济,
于是发明“赤豆打鬼”一法,用红豆将这些恶鬼驱走。
民间依法炮制,用红豆熬粥,在临近年末的腊八这一天,
熬粥给孩子喝,驱邪强身。
又传闻几何时,曾有一对老夫妻,
一生节俭,攒下家财万贯。
两人生养一个儿子,还给孩子娶了媳妇。
原以为一家人衣食无忧,可以安度此生。
却没想到富家偏出败家子,那儿子媳妇每日好吃懒做,只追求享受,不追求勤勉。
老夫妇唉声叹气,苦口婆心相劝,丝毫不起作用。
于是金山银山很快败光,家中揭不开锅了。
这一年隆冬,万物冰寒。
家中凑不齐一碗热食。
媳妇儿子只好此处借粮度日。
但临近年末青黄不接,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于是东家一把豆子,西家一把杂粮,东拼西凑出来了一锅杂合粥。
全家人坐在桌前喝这碗粥五味杂陈,特别是儿子儿媳,想起昔日家中的富硕,悔不当初。
于是两个人决定痛改前非,努力奋斗,勤俭持家,不再坐吃山空。
经过几年奋斗,家中又有了起色,日子也开始有了盼头。
但每年腊八,为了不忘记从前的教训,还会熬上这么一碗杂合粥。
忆苦思甜,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当年的教训。
第三个故事,来自于乞丐皇帝朱元璋。
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一生可谓让人叹为观止。
民间有不少传说,是关于他当乞丐时的故事。这其中就有“珍珠翡翠白玉汤”和“八宝粥”的故事。
“珍珠翡翠白玉汤”,是讲他做乞丐时,饥饿将死,在河边幸得以老朽以白菜豆腐混杂汤菜一碗,一口下去,美味非常。后来做了皇帝,吃尽天下山珍海味,尤其想念当初那碗杂汤菜。命了熬了送来,喝了一口直皱眉头,这不是泔水吗?
正所谓时候不同,味道也不同了。
变得不是菜的味道,而是你我今日已非往日。
不过,有厨子有心,知道主子喜欢忆苦思甜,但是又喝不惯那些当年的破豆子烂玉米做的粥了。
灵机一动熬了一碗精粮八宝粥奉上,不光求模样神似当年,还要味道好。
朱元璋喝了一口大加赞赏,为纪念当初的日子,
钦定腊八节,并昭告天下,要喝腊八粥。
有佛教信仰的人,
都不会忘记,今天还是个特殊的日子,那便是释迦牟尼成佛日。
当年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求世间解脱法,
抛却荣华富贵,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
但佛身成就之前也不过是血肉之躯,
磨难太多,有些吃不消。
幸亏有一个牧羊女,见他虚弱不堪,就把奶和粮食混合在一起,住了一晚热乎乎的粥,
供养我佛。
释迦牟尼喝下这碗热乎乎的粥,恢复体力,灵台也更加清明。
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后,终于顿悟。
后来,这一日变成了释迦牟尼成佛日,而佛教徒,也有了食杂粮粥而纪念这个日子的习俗。
看来无论古今还是中外,
一碗腊八粥,都能带给我们信仰和对生活的热切。
虽然八宝粥南北有别,做法不同,
甚至各家各户的放粮食的顺序和比例也都不同。
但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一碗热乎乎的八宝粥,
预示着新年即将来到,
预示着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开始打扫,买年货,开始准备一年的团聚。
这也是我们童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熬一碗八宝粥,
给孩子讲讲腊八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今时今日的团聚,更是把故事和味道留在新一代的人的味蕾中,心底里。
让他们将来长大,远走高飞,依然能够记得记得味道。
好的文化,
和味道一样,
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