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怎么完成的?

3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4 09:30:50    

中国的文字很博大精深,往往寥寥数语就把一件复杂的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但有时候,文字在现实面前又很苍白无力,简短的笔触很难触及到事物的核心与根本,给人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

关于韩信帮助刘邦从汉中打入关中,历史上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八个字做总结,给人感觉这就是一例简单的声东击西的军事案例,其实这八个字根本不足以体现其背后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也未及事物之根本。

在浩瀚的历史之中,能从汉中地区收服关中地区的人,除了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外,绝无仅有。是后世无人能够企及韩信的军事水平吗?并没有这么简单。

战争的胜负其实并不是取决于简单的擂台对决,它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依托于背后的综合实力。以汉中地区对决关中地区,本来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就处于绝对弱势,再加上秦岭那道天然屏障,所以自古以来,除了韩信,没有人能以汉中之地战胜关中之地。

韩信为什么能成功呢?是因为他真的有逆天改命之能吗?他确实很厉害,但是还没有到达神化的地步。就从汉中北伐关中这件事来说,三国时期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其实就做得并不比韩信差,虽然他每次都功败垂成,但那主要是因为诸葛亮面对的难度系数比韩信大得多。

那么,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究竟是怎么完成的呢?它成功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还定三秦的过程

韩信在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后,第一时间内给刘邦交出了两份答卷,一个就是“申军法”,这是一套管理方案;一个就是“要当机立断夺取关中”,这是一个战略规划。

要知道刘邦刚刚从关中被赶出来,一路跋山涉水才来到汉中不久,刚刚一落脚,就要重新从汉中打回关中,这不是闹着玩吗?若如此,还不如不来汉中,直接就在关中反了呢。

这其实牵涉到一个战机选择的问题。人生如战场,我们解决生活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实都是一场或大或小的战争。战机的选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分析和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很多人都只会盯着自身的条件去做决定,这其实是不科学和理性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为世间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所谓的优势和劣势都是相互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环境和对手状态来比较分析,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具有有效的指导性。

韩信认为当时可以反攻关中的理由有以下几点:一、项羽不得人心,刘邦在关中口碑极好;二、替项羽把守关中的三秦王皆是丧家之犬,手中无兵且被秦人记恨;三、项羽远在楚地,内部矛盾重重,分身乏术;四、因项羽分封诸侯而心生怨恨的人大有人在,便于形成统一战线。

刘邦也觉得韩信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当即拍板,说好就干,让韩信着手准备反攻关中的事情。

韩信整顿军纪和整备队伍粮草之后,就准备开干了。

但是,有一个现实问题是韩信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那就是从汉中到关中这中间恶劣的行军条件。因为当时连接关中和汉中的五条道: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倜骆道、子午道,没有一条道是好走的,都是易守难攻的。

韩信当初制定的总体思路其实是“四面烟雾,三路出击”,并不是后来人们口口相传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还定三秦之所以会被归纳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主要还是因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还是既传奇又简单的故事。简单意味着易懂,传奇意味着情趣。

韩信在整军备战时,便开始派了些老弱病残去修复张良当初建议刘邦烧掉的褒斜道,意在迷惑对手,你们要注意了,我们准备打回来了,修路就是准备从这里往回打。

这种烟雾弹战术其实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谈不上神来之笔,因为谁都知道修复褒斜道的栈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对面的章邯是秦末不可多得的名将,自然不会轻易着了韩信的道,人家可是为数不多可以硬抗项羽半年多的章邯。

所以,刘邦集团还定三秦,明修栈道”的作用和意义其实并不大,顶多就是迷惑一下敌人,让敌人多分点心思到褒斜道的防御上。

明修栈道”是韩信“四面烟雾”中的一面,剩余的三面烟雾就是“三路出击”,通过多路出兵让对手找不到防御重心,从而被动分兵。

韩信的三路布置是这样的:曹参、樊哙率军走祁山道,攻略凉州;他自己率主力走陈仓道,出散关。灌英率一部分人马走子午道,出咸阳。

韩信这种布置其实违背集中优势兵力的军事常识的,他这么做其实是不得已,因为秦岭这道天然屏障,大兵团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人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可以轻易堵死你。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多路出击,去干扰对手的判断,达到田忌赛马的效果。

章邯等三秦王此时手中的兵力非常有限,仅有当年守备咸阳的那几万人,这其中还有很多人被刘邦约法三章感动了,跟着刘邦跑到汉中的。如此少的兵力要防守整个关中区域,防御能力是捉襟见肘的。

刘邦此时经过在汉中的整编和招兵买马,已经武装了一支近十万人的军队了,并匹配了充足的粮草辎重。(这足以体现萧何这个人是多么的厉害)

多路出击,把你有限的兵力再打散,因为你搞不清楚汉军的主力是哪一路,你不得不防。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于一路,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这就是韩信这个战术的高明之处。

汉军抢修褒斜道时,身为名将的章邯就充分发挥了其军事敏感性,果断地安排人进行四路侦查,然后进行情报分析。

当时章邯得到的情报和韩信的多路出击布置是相吻合的,但问题是他搞不清楚汉军的主力是哪一路。

当时走出秦岭的五条道,除了子午道是在司马欣的防区外,其余四条道都在章邯的防区。所以,章邯先跟司马欣联系,叮嘱他要做好子午道的防守,小心汉军从子午道穿出来。然后,全力布防自己的防区。

章邯防区的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除了烧了的褒斜道外,那三路都需要布防。章邯也是名将,褒斜道的修复没那么快,这种烟雾弹迷惑不了他。

通过分析,章邯认为汉军走傥骆道的可能性最小,所以只留了少量兵力驻守傥骆道,剩余的兵力全部调往祁山和陈仓。

这样一来,司马欣的主力被拖在了子午道,章邯也无法集中有限兵力重点布防了。

很快,西线汉军即走祁山道樊哙、曹参部队就有动作了,樊哙击破了西县,曹参拿下了下辨,大有突进凉州之势,给章邯造成“汉军要进驻凉州”的错觉。

然后,韩信又秘密把樊哙、曹参从水路调回陈仓道,与主力汇合。

汉军主力兵出陈仓道,包围了重镇陈仓,但却并不攻城,直扑关中。这个时候,章邯才明白,韩信玩的是“黑虎掏心”。

奈何反应滞后,且兵力处于绝对劣势,所以章邯的陈仓防线被汉军在激战之后成功突破。

无奈之下,兵力有限的章邯只好放弃了西北第一大城雍城,收缩防线。命令其弟章平守好畤,自己防守大本营废丘,这两地互为犄角支援。

同时调凉州驻军回援,并派人向另外二秦王求援。

章邯的应对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实力不如对方的时候,就是要迅速收缩防线,待到站稳脚跟后再伺机反扑,这个时候就是不能过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但是,韩信根本不咬钩,防御虚空的凉州他不要,章邯让出来的城池他也不停留,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的时间去收割“战利品”,他分兵两路穷追不舍。

樊哙、曹参的西路军一直追到好畤南,再度击破章平军,章平退守好畤,曹参、樊哙将好畤围城。

这个时候,韩信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白了,塞王司马欣调开了在子午谷布防的主力,令赵贲率步骑兵主力朝废丘驰援;翟王董翳也开始率军往废丘赶。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双方明牌了。

章邯在得到赵贲援军后,觉得有得一打,便向渭水北岸西进,迎击汉军主力于壤乡之东。

韩信针对此情况,一方面命令围攻好畤的曹参、樊哙扔下章平前来参与会战,保证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命令潜伏的灌婴兵出子午,震慑主力尽出的塞国司马欣。

结果占据优势的汉军再次大败章邯、赵贲联军,章邯再次退守废丘,赵贲退守咸阳。

随后汉军再度分兵展开追击,曹参、樊哙的西路军不久便攻破好畤,与主力会师,西攻咸阳。

随后,汉军再破咸阳。至此,章邯的雍地除了废丘孤城和凉州之外,全部平定。

另一面,灌婴在司马欣主力支援章邯时兵出子午口,向栎阳挺进。与此同时,平定雍地的韩信并没有理会死守废丘的章邯,而是派曹参守景陵,防章邯与翟王反击,然后调集大军东进与灌婴会合,猛攻司马欣。主力尽失的司马欣没有支撑多久就宣布投降了。

章邯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名将,自然不会坐失良机,所以趁着韩信去攻打司马欣的时机,下令章平和翟王部队姚卬向曹参发起反攻。

曹参先守后攻,在僵持二十多天后,击破了章平、姚卬联军,并乘胜向西追击章平。

章平在撤退的过程中,再次得到了章邯和董翳挤出来的一部分援军,于是回头迎击曹参,让曹参渐感不支。

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韩信已经搞定了塞地,派周勃率军自咸阳一路驰援过来。

章平再次被汉军大败,逃亡陇西。自此,除章邯死守废丘外,渭水河谷皆告平定。

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清扫残余势力的事情了。

韩信派郦商往北打,所向披靡,翟王董翳投降。

周勃带人前往凉州追捕章平,最终生擒章平并扫清了其残余势力。

最后,汉军主力会师废丘城下,包围了坚守孤城的章邯。

至此,刘邦从汉中还定三秦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当然,废丘这座孤城并没有在这次战役中被韩信拿下来,而是后来刘邦亲自拿下来的,只能说是瑕不掩瑜。

还定三秦的理性分析

刘邦集团在韩信的策划和率领之下,仅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三秦大地的平定,这种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尤其是韩信当时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指挥者,能表现出这样应对自如、行思如风,更是难能可贵的。

因此,喜欢给英雄加戏的人们从来就对韩信这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吝赞美之词。因为他们都比较喜欢传播一些通俗易懂、简单传奇的故事。

但如果要理性而客观地去看待历史的话,这件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的。

一、天时。刘邦还定三秦之所以能成功,与他们选定的时机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时的项羽处理好义帝熊心的事情,随即又被齐地田荣公然造反,正好处于分身乏术的时期。

而刘邦刚入汉中时,就在张良的建议下把褒斜道的栈桥烧毁了,表现出了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这个时候,项羽和三秦王也对他没有什么防范心。

三秦王在被项羽分封到关中大地前,也是被项羽撸得相当干净了。此时的三秦王在秦地经营的时间尚短,根基较浅。

二、地利。这或许是刘邦集团这次行动能够成功的最大幸运,自此之后,再也无人能再次复制这条成功之路,主要就是因为地利条件的变化。

汉中对决关中为什么很难取胜,一是因为汉中平原的经济体相对于关中平原来说,本身就是相差悬殊;二是因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物流通道问题,不管你有劲没劲,有劲你也使不上。

韩信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虽然百般艰难,但好歹当时祁山道和陈仓道的水路还是通的,解决了韩信的粮草辎重的运输问题。

二十年后,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武都大地震,把这两条水路给震没了,才真正让这条路线变成了物流黑洞。这也是后世从汉中往关中打,基本上打不赢的根本原因。其实也不是打不赢,而是打不起。

三、人和。这一点要分敌我双方来看。

从刘邦集团的角度出发,当初在关中约法三章确实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有时候给别人留一条路也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其次是启用了韩信这个战术天才,这是和项羽同级别的大神,是足以凭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大势的人。

而三秦王因为被迫投降项羽,所以被视为秦人之中的叛徒。没有人是喜欢背叛的,所以很多人宁愿接受敌人也不愿意接受叛徒。三秦王在关中的局面是可想而知的。最为关键的是,项羽对三秦王也不是完全信赖的,并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的防御能力。

也正是有上述上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才成就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千古佳话。否则,即便韩信才华盖世,也不一定能这样轻易成功。要知道,他们的对手章邯也不是吃素的,坚守废丘这座孤城也一度让刘邦和韩信徒呼奈何,后来是刘邦引水灌城才将他逼上绝路的。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说韩信这次成功就是完全靠运气,运气一般都是为有才华、有方向的人准备的。韩信在此战之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指挥艺术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主要有这几点:

第一就是善于创造和抓住战机。有一种军事将领,习惯性地稳打稳扎,你需要他策划什么军事行动,必须万事俱备才行。这种将领是不是好将领?自然是!但其实是偏执行层面的好将领。但韩信不一样,有条件他可以去实施他的战略计划,没有条件他可以创造条件去完成他的战略目标。这种人才是足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无双国士。

以还定三秦来说,很少有人能像韩信这样敏锐而又精准地抓住战机的。选择,有时候比努力重要得多,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做一件事情,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第二就是灵活机动,如臂指使。纵观韩信的这次作战指挥,尽管各种花招耍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韩信一直都是在人多打人少!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十分不容易,必须要有极强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快速的战场反应能力。否则,即便你在总体人数上多于对方,也有可能被对方占据局部优势,然后被各个击破。

换句话说,你要对对方的作战动机和计划了如指掌,逼着他们跟着自己的节奏来战斗,而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第三就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核心目标。这一方面,韩信是颇得白起的真传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主要是来源于秦国。西路军在凉州打下的地盘说不要就不要了,先随主力出秦岭,把三秦王的兵力都吸引过来,然后围点打援。为了减轻压力,还安排灌婴从子午谷突然出击,牵制敌人部分兵力。赢了第一仗之后,并不跟章邯死磕,集中兵力去逼降司马欣。章邯再次出兵时,韩信又迅速地在关键节点杀个回马枪。再胜之后,北上逼降董翳,西进肃清章平,硬生生地把章邯蚕食成一个孤家寡人。

大家发现没有,韩信从来没有和章邯计较过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的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把三秦王有限的兵力四处打散,然后以野战的方式来消灭你的有生力量!也就是攻其必救之处,然后坐等鱼儿上钩。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怀着理性、客观的视角去看待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会发现它确实很传奇,但并没有人们口口相传的那么神乎其神。

还定三秦的思考

关于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前面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这里需要引入的几点思考主要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一件成功的事物。

韩信厉害不厉害?“兵仙”的称号并不是浪得虚名的,自然是相当厉害的。但是,他终究是人,不是仙,他的成功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所以,不管我们身处于什么状态下,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个人逐渐向理想中的自己靠拢必须具备的认知。

章邯厉害不厉害?作为楚汉时期唯一一个正面抵抗项羽尚能全身而退的男人,他自然厉害到了当时天下前五的程度。但是,章邯却成为当时最憋屈、最无奈的名将,没有之一。为什么?有时候人掌握了时势,只能被时势的洪流所吞没。

刘邦厉害不厉害?这位同志一路升级,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相当厉害了。但是他为什么无法精准把握到还定三秦的成功点?有时候人在自己的思维框架中,必须依靠外力来捅破那层窗户纸。所谓的“一点即通”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去看待一件成功的事物呢?首先我们必须要跳出单点思维,别把目光永远定在某一个亮点上,而是应该客观详细将事物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然后把“物、机、料、环、法”放到一起来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跳出自己的主观情绪,不能让自己的主观情绪给自己来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关文章
清洗节气门后发动机怠速不稳是怎么回事?
2025-01-18 05:11:24
电脑出现系统崩溃?电脑蓝屏?可能是内存出现故障!
2025-01-18 04:16:59
透平式压缩机如何防止和抑制喘振现象?
2025-01-18 02:20:39
耐腐蚀磁力泵的检修都有哪些内容
2025-01-18 01:27:04
如何及时准确的处理橡胶输送带划伤问题?
2025-01-18 00:06:44
电热水器的使用误区,您有犯过吗?
2025-01-17 06: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