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jí àn),今河南濮阳县人,祖上世代都在朝中任要职,而他也在父亲的保举下,在孝景帝时,当了太子洗(xiǎn)马,就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此时太子正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孝景帝去世后,武帝刘彻即位,他便成了刘彻身边的近臣,专门负责传达旨意以及奉诏出使等相关工作。汲黯为人十分正直,同时也非常严厉,因此,周围的人都比较敬畏他。刘彻交给他的几件事都办得非常好,后来就让他负责诸侯国各王及其子孙封爵夺爵的工作,享受九卿的待遇。他办事力求无为而治,只要符合要求,并不一定严格按照法令条文。
汲黯为人正直,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
张汤在当大法官的时候,汲黯看不上他的所作所为,就曾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他身为正卿,却干不了什么实事,甚至直接骂张汤这样做会断子绝孙,也足见汲黯的正直刚烈。
甚至连皇上的面子都不给。有一次,皇上召集天下的文学儒士,跟他们谈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汲黯便说:“陛下您的想法真是太多了,看来您也只是在表面上施行仁义,如果这样的话,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唐尧虞舜的政绩啊!”皇上听了无言以对,但心里却十分生气,脸一黑就散会了,其他人都为他直言进谏,让皇上下不来台而十分担心。
他却说:“皇上让我们这些人辅佐他,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趋炎附势,一味阿谀奉承,陷皇上于违背正道的境地吗?而我现在又身居九卿之位,虽然我也很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果这样最终有损朝廷的颜面,那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做的!”
最后连皇上都感叹道:“从古至今那些能安邦保国的忠臣,可不就是汲黯这个样子吗?”
汲黯一生起起伏伏多次,但由于他总能为皇上排忧解难,皇上让他办的事他都办得井井有条、妥妥当当,而被多次征召上任,最后也是在淮阳郡任上病逝。
汲黯死后,皇上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他的弟兄们由于他的缘故,同时官至二千石职位的也有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