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wǔ:上半包围结构,左收右展。
“武”是会意字,古“止”、“戈”为武。“戈”代表武器,“止”(足趾)表示行进,表达征战、威武的意思。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字样,书写时就不能再按“止”、“戈”部的顺序来写。
上面两横不要写长,抗肩要大,上横稍重,下横偏左,收笔基本对齐,注意两横的距离和起、收笔的不同。
下面“止”字上收下展,左展右收。竖笔起笔在横画中心偏左的位置,起笔后向右下方稍带,再向下行笔,略左斜,注意长度约是上面横画间距的两倍;右边小点稍偏上,勿重、长;左边短竖起笔右与小点的收笔对齐,上与横画的起笔相对应,竖身稍左斜,勿重;底横写成提横,起笔左探,斜竖上行,稍重,收笔的切角对准小点的下端。
右边戈钩高起,与“止”字的竖笔直对,从横画右边穿过,中间稍细,直中带弯,弯中有直,向下渐重,平稳有力,到位后侧缝向右上方挑钩,内圆外方,钩身勿重;最后撇点的起笔靠近横画的右端,收笔指向第二横的收笔。
欧阳询
褚遂良
虞世南
颜真卿
陆柬之
欧阳询
米芾
王羲之
苏轼
怀素
祝枝山
赵佶
汉 《曹全碑》
宋 米芾 《蜀素帖》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三国《天发神谶碑》
唐人摹刻 秦 李斯《峄山刻石》
西周《散氏盘》
宋 米芾 《李太师帖》
汉 《曹全碑》
北魏《元怀墓志》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元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
宋 吴琚 行书《杂诗帖》等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
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清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
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汉 《西狭颂》
元 赵孟頫《天冠山诗帖》
清 伊秉绶《隶书扇面》
汉《张迁碑》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唐 李怀琳 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