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华山的慧居寺禅修时,见到寺里有二个形状奇特的套缸,问过常住师父说是圆寂的高僧坐化用的。
所谓“坐化”,是指一个修行有所成就之人,能够于临终之时,端然坐直而至命终,故又称“坐亡”或“坐逝”。“坐化”之所以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境界不同于凡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临终时的姿势是坐着,而一般人都是躺着的;其二,就是表明无疾而终,临终时没有痛苦。
所以,在很多佛教史传中,对于坐化之人的临终状态,多有“奄然”、“恬然”、“怡然”、“无疾”等描述。《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就是坐化的。
凡九华山生前有修行的高僧圆寂后,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
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以双盘的坐姿装殓于本图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
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这种安葬形式称为坐缸。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行。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
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这种方式,一般是保留全身舍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