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什么(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发的教学思考)

45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31 22:50:4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先哲之言对于我们现代教学的启发在于在课堂设计中要重视认知冲突的设计,把握学情,在教授知识前要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建立学习动机,让学生进入一种“饥饿”状态,也就是“愤”的状态。学生只有在这强烈学习动机的推动下,才能保证学生具有学习研究的持久动力。





所谓认知冲突,是个体意识到其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或与其内部认知结构的不一致所形成的对立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需要的知识与与前期储备知识的不对称,而渴望得到更完善更高层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完成任务,建立幸福感、满足感,达成主观或客观目标设置。这与当前教育学中所提出的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如出一辙。所谓“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建立合理的认知冲突才能尽快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先有渴望,而后行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不起波澜。

如在讲述美术作品门类时,如果以总分形式列举的形式单纯讲述,不存在认知冲突,便是纯粹的理论灌输,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建立和持久的学习,学生也容易忽视遗忘。但如果在讲述之前进行任务驱动,将学习知识与相关实践相结合,建立并满足学生的目标导向就会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创造学习乐趣,降低教学难度。如提出“美术馆长的难题”:需要将不同的美术作品布置在相应的展厅中进行展览,让同学们帮助教师所扮演的美术馆长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将师生变为合作关系,以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师也可使用类似于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法进行引导,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将学生活动置于一个完整的任务中,为学生建立任务的责任感,完成任务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使学生达到“愤”、“悱”的学习状态,而后以“启”、“发”。

认知冲突的核心问题在于思维,需要教师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巧妙合理的设计,建立学习动机并保证动机的最终达成,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要义。

相关文章
什么是纯水和净水(净水还是纯水?!)
2025-06-24 09:55:36
花草为什么失绿(栀子花叶子失绿变黄绿原因何在?)
2025-06-24 09:53:25
窗帘为什么会漏风(飘窗窗帘的正确安装方式!)
2025-06-24 09:33:06
为什么浴室水渍泛红(淋浴房水渍久了擦不掉怎么办?)
2025-06-24 09:22:33
壁纸为什么软化基底(壁纸不是说贴就贴的~)
2025-06-24 09:06:44
为什么房顶要盖瓦(盖房屋顶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025-06-24 08: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