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了解,大部分物业公司都在用巡更棒进行巡检,这种方式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巡更棒操作简单,方便部署,因此获得很多物业公司的青睐。
恕我直言,巡更棒巡检,其实就是过去“嘀”一下,只是方便了物业和员工,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工作而已,至于工作的质量,并不能有效把控。
1. 巡更棒只能证明人去过巡检点,至于是谁去的,不知道。这就存在一个“冒名顶替”的问题,本来轮到张三巡检了,恰巧他犯困,就跟李四私下里商量,让李四拿着巡更棒代替他去巡检了,李四专业还好,要是不专业呢?所以巡更棒根本无法解决“代替别人工作”的问题。
2. 巡更棒只能证明人去过巡检点,至于有没有检查、干没干活,不知道。想偷懒的巡检员,过去打个卡完事,这种行为在物业公司,完全有可能发生,而且管理层还不知情,这就导致巡检工作变成了表面工作,至于有没有仔细检查,有没有异常,恐怕只有当时的工作人员自己知道,这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存在很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3. 巡更棒只能证明人去过巡检点,至于检查的内容和标准,不清晰。每到一个巡检点,要检查哪些项目?达标的标准是什么?异常的标准又是什么?实际得出的结论可能因人而异。在巡检的过程中,不管你是将点位和标准记在脑子里还是记在纸上,都无法有效证明你确确实实做了一些检查,所以巡更棒也无法做到让工作实实在在地,有规范的进行和完成。
4. 传统巡更棒不能实时传输数据,且容易丢失、没电或损坏,容易白干。每次巡更完成,都需要人为手动传输数据,再手动导出,过程比较繁琐,且一旦出现故障,之前的工作数据很可能丢失,也就是说白干了,事倍功半。
5. 巡更棒巡更的点位,需要安装设备,不能灵活设置。
有人说直接扫码巡检不就行了,的确,市面上有很多物业巡更系统,他们大都是通过手机扫码巡更代替巡更棒,如此能帮助物业节省一些设备成本,也能解决数据实时传输的问题,但这样同样存在虚假工作、或是偷懒的问题,因为二维码也是可以拍照的呀,有没有一种可能员工直接坐办公室就完成扫码巡检了呢?
同样是手机巡更,物业人员到达指定点位后,必须按照系统提示的各种标准逐项检查,才能完成该点位的巡检任务。这种方式的优势是:
1. 人员必须使用手机现场拍照,才能完成任务,如此可解决人员有没有实际到达点位的问题,也就是说,人员没有实际到达点位时,是无法进行手机巡检工作的;
2.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账号,自己的任务只能自己去完成,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是用巡更棒轻易让别人代替工作的问题;
3. 每个巡检任务、每个巡检点位,系统都会显示出具体需要检查的项目和标准,人员必须一项一项地检查,全部完成后才能提交给系统;
4. 手机巡检的数据可以实时查看和统计,如此解决了巡更棒不能实时传输的问题,也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因为数据都存储到了云端;
5. 手机巡检的点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
以上五点,可以说是比较完美地解决了传统巡更棒的“五大缺陷”,此外手机巡检还可以帮助物业企业:
1. 节约设备投入成本;
2. 数据实时统计和存储,确保事故发生时保留证据;
3. 让物业的巡检工作有自己的标准,更加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
4. 巡检过程中的异常处理可通过系统平台直达维修人员,提高物业效率;
5. 产生的数据可直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也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经常发生故障的点位,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