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时期,是农资的销售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案件的高发期。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2023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为春耕生产和全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和辨别假肥料、假农药及假劣种子呢?
农业君来为大家介绍几个实用技巧!
判断肥料真假
谨记“一看、二烧、三溶、四闻、五搓”
一
用眼看
用眼看,首先是看肥料外包装标识。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检查肥料的包装标识来初步判断肥料的真假伪劣。下面为大家介绍三个“妙招”。
检查产品的通用名称
通用名称首先看字号。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肥料标识内容与要求》(GB 18382-2021)的要求,肥料的通用名称要用最大号字体。其次是看叫法。有些假的肥料,养分低,不符合肥料的标准,往往通过名称来混淆视听,擅自起一些和通用名比较相似的名称,比如复合含硫氮肥,含硫氮肥,高效尿素等。如何判断包装上的名称是否为通用名称,需要借助工具来查询。一般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或者全国农业食品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来查询,如没有,就很可能是假的。建议大家不购买名字稀奇古怪的肥料,或者名称里面有夸大成分的肥料,这些可能是假的。
核对登记证号
新型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等产品都要经过登记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肥料登记证号相当于肥料的“身份证号”,按照《肥料登记登记管理办法》和产品标准,需要登记的肥料必须有登记证号。2020年以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农用氯化钾镁、农用硫酸钾镁、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等7类肥料的登记取消许可,改为备案。因此这7类产品的“身份证号”由原来的登记证号变为备案号。取得肥料登记、备案的产品可以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肥料登记管理系统(
https://static1.haohuo.net/uploads/images/2185065/2185065_ >看执行标准
按照要求,所有国内生产的肥料都必须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号。肥料生产必须要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GB表示国家标准,NY表示行业标准,Q表示企业标准,T表示团体标准。建议大家优先购买国标和行标的产品,尽量少买企标的产品。
除了看包装标识,还要看是否采用双层包装,包装是否坚固,若没有采用双层包装或包装不坚固,容易撕扯破裂,极有可能是伪劣产品。打开内袋时,看内袋是否放有产品合格证,看肥料的粒度和颜色。优质的肥料粒度和比重较均匀,表面光滑、不易吸湿和结块,而假冒伪劣肥料则颗粒大小不均匀且表面粗糙、湿度大、易结块。优质肥料的颜色较均匀,没有明显色差,单个颗粒由内到外颜色均匀,而假肥料大部分为表面涂色且易脱色。
二
用火烧
加热或燃烧肥料样品,观察是否燃烧彻底、燃烧速度、火焰颜色、烟雾和残留物识别。
例如
氮肥、碳酸氢铵直接分解,产生大量的白烟,有强烈的氨味,无残留物;氯化铵直接分解或升华产生大量白烟,有强烈的氨味和酸味,无残留物;尿素能迅速熔化,冒白烟,投入炭火中能燃烧;硝酸铵不燃烧,但熔化并出现沸腾状,冒出有氨味的烟;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迅速变黑,并发出焦臭味;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钾镁等发出噼叭声。复混肥料燃烧与其构成原料密切相关,当其原料中有氨态氮或酰氨态氮时,会发出强烈氨味,并有大量残渣,取少量复混肥置于铁皮上,放在明火中烧灼,这时有氨臭味的说明含有氮,出现黄色火焰的说明含有钾,氨臭味越浓,黄色火焰越黄,表明氮、钾含量越高。
三
用水溶
将肥料放入水中溶解,通过识别肥料的溶解度,判断肥料的质量。
例如
将尿素放入矿泉水瓶中,倒入水,充分摇晃搅拌,如果它们都溶解在水中,应是真的,如果有浊度,那可能是假的;优质复混肥水溶性较好,浸泡在水中大部分能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淀物,沉淀物也较细小,而劣质复混肥则比较难溶于水,其残渣粗糙而坚硬。
四
用鼻闻
用鼻闻就是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识别肥料真假的简易方法,对某些特定肥料非常有效。
例如
碳酸氢铵有很强的氨味,硫铵有酸味,过磷酸钙也有酸味,如果过磷酸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废硫酸,则会产生强烈刺鼻的怪酸味。复混肥一般无异味。如果有异味,且异味重,则可初步判定为劣质复混肥。
五
用手搓
抓一把化肥在手心,用力握住或按压转动几次,细心感受。如果化肥有“油湿”感的是真化肥,特别干燥的则有可能是假化肥。一般优质的复合肥不容易结块、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用力搓时不易被搓碎。
购买农药前,应当仔细阅读农药的标签,按照“产品知情对症买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农药。具体步骤如下:
一
看名称
从2008年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不再用商品名称,如打大虫、极佳品、菌除绝、草灭尽等;只用农药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如呲虫咻、三环哗、草甘滕、氯氰·毒死婢。
购买前要特别注意看标签上农药名称下面标注的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及剂型是否清晰。通过对比农药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和剂型来区分不同的产品。不购买未标注有效成分名称及含量的农药!
二
看“三证”
“三证”指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准证号。国产农药这三证必须具备,而原装进口农药直接销售的只有农药登记证一个证号。
农药登记证分为正式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对用于大田的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为LSxxxxxx,正式登记证号为PDxxxxxx,如LS20071573、PD20080005。对于卫生用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为WLxxxxxx,正式登记证号为WPxxxxxx如WL20060315,WP20070316。
农户朋友们可到“中国农药信息网
(
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数据中心”-“农药登记”栏输入登记证号查询。
三
看使用范围
一是根据需要防治的农作物病、虫、草等,选择与标签上标注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一致的农药。不购买与需要使用的作物或防治对象不符的农药。
二是核实所标注农药的施用方法是否适合自己使用。
三是当有几种产品可供选用时要优先选择用量少、毒性低、残留小、安全性好的产品。在蔬菜、水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上用药禁止选择高毒、剧毒农药。
四
看净含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净含量
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明产品的重量(净含量)。净含量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表示。固体农药一般以质量单位克(g)或千克(kg)表示。液体农药有的以质量单位克(g)或千克(kg)表示,有的以体积单位毫升(mL)或升(L)表示。特殊产品根据其特性以适当方式表示。不购买净含量未标注或标注不明确的农药,要区别不同产品的净含量。
生产日期
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注生产日期及批号。生产日期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分别用两位数表示。不购买未标注生产日期的农药。
有效期
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注有效期。只有在有效期内的农药效果才有保证。有效期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以产品质量保证期限、有效日期或失效日期表示。根据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判定产品是否还在质量保证有效状态。不购买没有生产日期或已过期的农药。
五
看产品外观及标签
观察产品的外观
粉状产品应当为疏松粉末,无团块;颗粒产品应当粗细均匀,不应当含有较多的粉末,乳油或水剂等流动状态的产品应当为均相的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悬浮剂或悬乳剂等半流动状态的液体应当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应当能恢复原状。
观察产品的包装和标签外观
合格产品除了质量合格外,产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也应印制清晰。
观察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
标签和说明书应包括农药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剂型、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重量、产品性能、用途、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毒性及标识、注意事项、中毒急救措施、贮存和运输方法、农药类别、像形图等内容(进口农药产品直接销售的,可以不标注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
六
看价格
农药价格与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产品质量和包装规格等有关,要将前面所述的因素综合分析。要选择长期使用效果好、诚信度高的企业所生产的农药,避免片面追求和购买价格便宜的农药;不要购买价格与同类产品存在很大差异的农药,价格明显低于同类产品和以往的价格的,假冒的可能性较大。
什么是假劣种子?
假种子: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
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具体解读:种子质量不能低于GB4404《粮食作物种子》、GB16715《瓜菜作物种子》等国家强制标准;种子质量不能低于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在种子包装袋上标注的质量指标;种子中不能混杂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购买种子要“四看”
↓↓↓↓
一看
种子的包装是否规范,标签是否完整,包装袋上是否标注有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质量指标、检测日期、质量保证期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
二看
看种子的大小、色泽、粒型、粒色等性状来判断种子的纯度。如果种子差距较小,且很近似,多属纯度较高;反之,纯度低,不要购买。
三看
看种子的保存质量,如有霉变、虫蛀、颜色变暗,说明这种子可能已变质,发芽率不会太高,此种子不能购买。
四看
看扫描标签二维码是否显示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单元识别代码、追溯网址等信息,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是否与包装袋上标注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