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寅唐伯虎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周星驰电影中风流多情、才华横溢,最后抱得美人归的人生赢家。
而他那句“世人笑我忒疯颠,我咲世人看不穿”,也为所有人熟知。
事实上,他的一生却充满悲剧,最后只能靠卖画为生。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有些广为人知的俗语,都出自于他的诗中。
你知道几句呢?
唐伯虎年轻时流连花街柳巷,无所事事,耽于享乐,
在好友祝枝山苦口婆心地劝解下,他终于决定闭门苦读,参加科考。
16岁时,唐伯虎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就中了第一名案首。
29岁参加乡试,他也高中第一名解元。
春风得意的唐伯虎,正踌躇满志地准备第二年的京城会试时,
却因口舌不稳遭人诬告,被牵连入科举舞弊案,不仅功名被革,还被抓进了牢中。
被释放后,唐伯虎发出了感叹: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经常听相声的朋友,应该对郭德纲经常说的那句话很熟悉: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其实这句话不是他的原创,后半句出自于唐伯虎的《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科举舞弊案被查实后,唐伯虎获得了清白,但也失去了踏上仕途的动力。
唐伯虎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他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拒绝。
从悲愤郁结到玩世不恭,从锐意进取到沉溺酒乡、放诞不羁,
唐伯虎与花为邻,以酒为友,日日醉醒花间,靠卖画为生。
但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不像那些假清高的人以卖画讨润笔为耻。
他表示:
我既不修仙学道,也不务农经商,
闲暇之时画点丹青卖画,至少不靠他人造孽得来的钱活着。
清清白白做人,正正当当谋生,没有什么值得羞耻的。
这句话不仅是常用的俗语,更被列为少见的七字成语,
意思是:应该化解矛盾,而不是深化矛盾。
它实际出自于唐伯虎的《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万事随天意,不要去强求,这样才能给子孙带来福气。
几次月圆,几次月缺,几阵南风,又变成北风。
喝酒可以,但喝多了容易误事;
顺风是好事,但风大了容易翻船。
你喜欢生事,事情也会主动来找你,何时有尽头?
你喜欢害人,别人也会悄悄来害你,何时能结束?
仇人应该开解彼此的仇怨,不该主动结仇,
各自回头看看,装聋卖傻、谨慎生活,也不失明智。
这句话出自唐伯虎《叹世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荣华富贵,不可强求,强求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正如唐伯虎被宁王重金聘用,却没想到对方图谋造反,他百般装疯卖傻,才得以脱身。
人活一世,只求个安身之处,可以伸展手脚时,便可伸展手脚,
需要退缩时,就该及时退缩,不要妄图去强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再好的宅子,不管是高屋大宅,还是雕梁画栋,等人逝去后也住不上,
痴心的父母,总想到给儿孙最好的安排,却不知道儿孙长大会自作主张时,父母已经年纪老大,难以久留。
世上很多的事情,都不由得人去安排,何必为此煎熬忧愁呢?
几番沉浮,几场悲欢,唐伯虎早已看破了红尘,看透了世情,
富贵荣华不过草上霜、风前烛,对他不再有吸引力,
这种对人生痛彻心扉的领悟,也启发了无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