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挑选护肤品之前,打开美丽修行等app查阅成分表已然成习惯。不少护肤爱好者甚至发展到对各类成分的作用如数家珍,仅看成分表就直接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
这种只看成分表就下定义,是否正确呢?
现象壹:
关于护肤品的成分表,很多人都听说过是按成分多少排序,排在第一位的含量最高,以此类推。
由此推断:护肤品都差不多,因为含量最高的成分都是水,然后是甘油、丙二醇等常见的保湿剂。至于那些XXX提取物、以及宣传中高逼格的营养成分,添加量都微乎其微,都是忽悠人的。
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护肤品的成分表,完整的排序规则是:含量大于1%的成分,按添加量排序;含量小于1%的成分,可以乱序排列。
也就是说,你所看到的排在最末尾的营养成分,并不一定代表它的添加量最低,而只能说明它与前面若干成分的添加量都分别小于1%。
那么问题来了?一种活性成分,或者高端营养物质,添加量小于1%还有效吗?
当然有!每一种添加到护肤品中的成分,都有相应的实验数据做支撑,事实上,许多成分添加量在0.1%的时候就能发挥明显的效果。
而且,一味追求高浓度的添加,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也就是造成肌肤的不耐受,产生敏感反应,这也是许多高效活性护肤品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使用的原因。
现象贰:
如果两个成分,只相差一个字,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是否就是一样的东西?比如,尿素和尿囊素。
答案是:两者之间差别很大。
其实二者的共同性,就是都可以作为护肤品和医药用品的添加剂,但是二者分子式不同,主要功效也有很大差别。
简单来说,尿素主要作为保湿剂添加在护肤品中。尿囊素的功能则更加高级一些,可以杀菌防腐、抗氧化、保湿、柔软皮肤、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等等。
现象叁:
如果两款护肤品,配方文字一模一样,是否就能说明效果和品质完全相同呢?
例如有些产品会这样宣传:跟XX品牌一样的活性成分,一样效果更低价格......
答案也许令人失望,那就是:并不能!
成分表上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名词,并没有备注这些成分是哪个厂家生产的。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厂商,生产出的原料品质各有不同,尤其是植物提取物这一类活性物质,对产地的要求很高。
几乎所有的护肤品成分,都有纯度和等级的差别,无论多么有益的成分,当其纯度不够,杂质较多时,都会给皮肤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关于纯度、等级的指标,都是成分表不会告诉你的。
那么有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呢?肯定有,但一定没你想象中那么多。所以,综合考虑价格和品牌信誉度,谨慎选择永远没毛病。
综上所述,成分表仅仅是我们挑选护肤品的一个参考因素,并不是全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