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台风飓风的区别和联系(台风、飓风,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1 09:48:40    



中国古人是如何记载台风的?



中国古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有众多关于台风的详细记载和描述。《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就有关于“八风”的形象描绘,说明两千多年前对风的观测研究已相当细致。但是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对台风成因的记载和说明甚少。




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解释台风:“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九世纪的《岭南异物志》谈到台风到来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称为“炼风”,即大风暴来临前的微弱之风。唐朝郑熊撰写的《番禺杂记》对“炼风”也有记载:“飓风将发,有微风细雨,先缓后急,谓之炼风。”《岭南杂记》中对台风的描述更加详细:“台甚于飓,而飓急于台。飓无常期,台经旬日。自九月至冬,多北风,偶或有台,亦骤如春飓。”其中“岭南”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唐朝时还包括了曾属于中国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代。从这些历史记载来看,岭南也是台风多发和容易登陆的区域。


(台风来临 )


历史上台风灾害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元大德五年(1301年)记载:“七月初一,大风,屋瓦皆飞,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杀人畜,坏庐舍,漂没人口一万七千余。”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亦记载:“八月三日,飓风、潮溢,居民溺死无算。骤雨连宵,浦潮相接,上海城内水高五尺多,乡民船行田中,花豆皆腐,大疫。”可见,历史上台风多发生于农历7月和8月。由于对台风的防御手段有限,一旦台风发生,就会对城市建筑、农业造成巨大破坏,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引发衍生的人畜病疫。


一些地方志关于台风的描述更加生动。《苏州地方志》中记载:“三国(吴)太平元年(256年),八月朔,大风拔木,太湖溢,平地水高8尺。唐长庆二年(822年)大雨,太湖溢,平地乘舟。唐长庆四年(824年)夏,太湖溢。”足见台风登陆后的影响巨大,大风吹倒了树木,携带的雨水使太湖水位上涨,原本平坦的地势都可以泛舟了。




对于临海的泉州,地方志中这样描述台风:“弘治六年(1493年)七月初三日,泉州自卯至申时,风雨大作,扬沙走石,开元寺西塔葫芦倾覆,折林木无数,城铺粉堞颓十分之九,坏官私庐舍商舶民船不可胜计。”明确台风的影响从早上五六点持续到下午四五点,带来巨大的风雨,对宗教建筑、城市商铺、民舍、船舶都造成巨大的破坏。



古代称为飓风,为何现代人称为“台风”?



不过,中国古代都管台风叫做飓风。在南朝《投荒杂录》中曾这样记载的,岭南诸郡,皆有飓风,以四面风俱至也。《南越志》说,飓风者,具四方之风也,常以五六月发,永嘉人谓之风痴。简而言之,飓风就是指非常大,又非常奇怪的风。这种风,很多时候会伴有降雨,给人们带来很多灾难。



据史书记载,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改称“飚风”,至1956年,飚风才被为台风。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


台风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着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字词传入中国,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Typhoon一词了。


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现代人则对台风和飓风则有了区别认识。


其实,不管是台风还是飓风,本质都是相同,只是由于出生地不同而拥有了不同名字。台风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是指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从等级划分来看,风力在12级以上的台风分为三个等级,而飓风等级更多,上限也更高。一级飓风相当于台风或强台风,二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三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或者超强台风,四级和五级飓风则相当于超强台风。



没有现代科技手段,古人如何预测台风?



古人常依据风向、动物异象等预测台风,比如“东风转北,搓绳缚屋”,大量浅海鱼类上浮,较大的深海鱼来到浅海等,都预示着台风即将来临。


为了有效应对台风,古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累积经验,常根据一些天象和物象的征兆来预测台风。除了前文提到的“炼风”,《岭表录》中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飓母”也称“台母”,是福建等沿海渔民根据天空现象观测台风的一种经验,当台风中心距离海岸大约五六百公里时,沿海处可以看到东方天边散布着如乱丝一般的云朵,从地平线像扇子似的四散开来(气象学上称辐辏状卷云),约六七千米高,且在早晚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霞,渔民看到这种彩霞,便知台风即将来临。



古人也常根据风向来预测台风。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谚语,“三斗雨”“水浸鸡笼”均指台风雨。台风多半来自东南方的广大洋面,当某地受台风前半圈外围气流影响,出现西、北、东三个方位的风向,且要持续半天到一天以上时,即成为台风来临的预兆,谚语“东风转北,搓绳缚屋”也是这个意思。民间还有“海底照月主大风”的经验,是指有时台风来临前,有的地方几乎是静风,海面上平静如镜,月影清晰倒映于海中。




古人还会借助动物的异常现象预测台风到来,如夜光虫、角藻、磷虾等发光浮游生物以及寄生有磷细菌的某些鱼类,台风来临前两三天上浮至海水表层,远远看去产生点点、片片的磷光,不停闪烁,时沉时浮,谓之“海火”或“浮海灯”;亦或大量浅海鱼类上浮,较大的深海鱼来到浅海,还能看见海豚、鲸等,甚至海蛇等底栖生物浮上海面缠结成团;大群海鸟朝陆地方向疾飞,有的疲惫的海鸟跌落在船上或海面上,或群歇在甲板上,任凭驱逐也不肯离去。


通过预测,做到未雨绸缪是古人应对台风的主要方式。古时人们多聚集在长江和黄河流域,近海南方地区居民人数相对较少,台风对整个国家的影响相对于现代来说较小。古代沿海大多是渔民,凭借丰富的天气经验,在台风到来前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渔民不出海捕鱼,将船只移至避风港,加固船舶和临海建筑物。如果情况不妙或难以度过危险,会舍弃家园,躲进山洞,待台风过后再重建家园。古时渔民为便于生产生活和迁移,居住的房屋较为简易,沿海更难见高层建筑,重建时只需把毁坏的屋顶重新架起,几天工夫而已,不像现代建筑所用材料多是混凝土或钢筋砖块,台风过后的重建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关文章
牛油火锅制作全过程(牛油火锅技术配方详细教程)
2024-09-11 10:33:31
thc费用和操作费区别(国际搬家海运中的码头操作费THC是指什么?)
2024-09-11 10:18:03
注册人力资源公司要什么条件
2024-09-11 10:03:11
台风飓风的区别和联系(台风、飓风,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2024-09-11 09:48:40
爱心怎么叠连在一起(简单漂亮的心连心折纸)
2024-09-11 09:33:32
激光雷达对人有伤害吗(车载激光雷达到底对人眼有什么影响)
2024-09-11 09: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