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在部分地区,人们称这一天为“小年”。还有一些南方地区,将在明天迎来小年。小年为何分南北?各地又有些什么讲究?
不过尽管时间上有些许差异,但小年一到,年,就要来了。
南北方小年日期不同
小年到底应该在哪一天过?其实,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悠久一些。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像江苏苏州人就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腊月二十四夜,苏州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有“廿四夜”吃团子迎新年的习俗,晚上全家人分享“廿四团”,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各地小年不同日,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即官府小年腊月二十三过,一般民家二十四日过,沿湖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小年的这种“时差”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不能以南北方之分概而论之,人们所称的“小年”也有内涵上的差异,比如,海南、安徽北部和南京等地将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在正月十六;沪苏浙一些地区的小年夜在除夕头一天,一般是大年二十九,跟“大年夜”相对;而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则是除夕。
拉响庆祝春节序曲
小年这一天在严格意义上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活动有两项就是祭灶和扫尘。
民间传说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灶王爷又叫“灶神”“灶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小年这天,他要回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来自己所在人家的善恶情况。玉帝会根据灶神的汇报,决定新的一年对这家人是降灾还是赐福。
为了欢送他,同时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们都会陈列些酒食瓜果,“讨好”灶神。小年祭灶由此成为无论南北都广泛流传的传统习俗。
祭灶仪式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会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除去尘垢蛛网,这在北方被称为“扫房”,在南方被叫做“掸尘”。因为“尘土”的“尘”和“除陈布新”的“陈”同音,所以这个习俗寄托着挥别陈旧之事,把一切“穷运”“晦气”扫出门的美好愿望。
“咸甜之争”暂时“休战”
一到小年,南北的“咸甜之争”就要“休战”,因为小年必须得来点甜!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也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黏,取意灶君只顾了吃,就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
红枣年糕
和在北方美食圈占据“统治地位”的饺子一样,年糕是南方小年里“当仁不让”的存在。吃一块年糕,取个“年年高”的好意头;要是再来口团子,还能收下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祝福。小年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团子的馅儿多种多样,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等。为了区分不同的口味,团子的外形也多变起来:有的圆,有的方,还有的像花瓣……一个个团子在蒸制好后,都要被点印子,这更为它增添了一些可爱和俏皮。一口咬开,口感柔韧耐嚼,甜而不腻,让人爱不释口。
这天常吃的还有灶糖,它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拉制成扁圆型就叫“糖瓜”,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
祭灶果是浙江宁波地区有名的特色传统小吃,是由麻枣,红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组成。
在安徽亳州,一些地方蒸馍的风俗比较特别,一般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左右开始蒸。其中,有一种馍叫做“枣山”,是用面和红枣做成,在过年的时候摆在客厅中间,红白相间、层层叠叠非常好看。
枣馍
虽然地域不同,过节方式也不相同,但小年的年味都是一样浓,祝福也是一样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