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简介: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老舍”是他的笔名。
作者成就: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品风格:作品大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的生活,他尤其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老舍在语言运用上,致力于“俗白”(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表达幽默诙谐。
作者作品: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相关资料春 节
时间:农历元旦,即正月初一。
地位:中国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汉族地区的春节:汉族地区,节日活动历来从除夕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届时,家家清洁打扫,身着盛装,合家团聚,拜谒尊长,吃团圆饭;贴春联,放爆竹,跳狮子,舞龙灯,亲友互访,相祝拜年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节日活动的终结。
其他少数民族的春节:众多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也大体相同,但又各具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三、生字
会写字
醋(米醋 陈醋)饺(饺子 水饺)
摊(货摊 摊位)拌(搅拌 凉拌)
筝(风筝 古筝)眨(眨眼 眨动)
宵(通宵 宵禁)燃(燃放 燃灯)
戚(休戚相关)贩(商贩 摊贩)
彼(彼此 彼岸)贺(贺年 庆贺)
轿(坐轿 轿子)骆(骆驼)
驼(骆驼 驼峰)
四、词语
热情 风筝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亲戚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五、句子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第九段,第九页)
赏析: 对比 概貌描绘 除夕的“闹”与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既承接了上文对除夕景象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正月初一人们活动的叙述。“全城都在休息”是对初一的光景的概括性描写。
2.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第十二段,第9页)
赏析:排比 用词多样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灯的种类、数量很多,表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一律、清一色、都、通通” 都表示“都” 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体现了老舍先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第十四段,第10页)
赏析:过渡句 首尾呼应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指快要熄灭的灯,“末庙”指庙会的最后一天,这里指隆重、热闹的春节快要结束了。“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纸上。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课文主题:本文作者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现了节日的温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