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汉刘向《说苑·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韩诗外传》亦载此事,谓“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孙叔敖谏止。
【释义】吴王欲伐荆,声言谁劝阻将处死。少孺子用蝉、螳螂、黄雀见前不顾后作比喻,说服吴王,使之罢兵。后遂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伺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螳捕蝉、黄雀伺蝉、雀伺螳螂、雀捕螂、螳螂劲斧、螗斧”等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或指凌犯。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螳螂伺蝉 黄雀在后】刘知已《思慎赋·序》:“孙叔敖譬以螳螂伺蝉不知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杨万里《水螳螂歌》:“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
【螳捕蝉】黄庭坚《寺斋睡起二首》之一:“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
【黄雀伺蝉】萧绎《荆州放生亭碑》:“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青鹯逐兔,讵识扛鼎方前。”
【雀伺螳螂】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雀捕螂】陈高《丁酉岁述怀一百韵》:“谗构蝇栖棘,吞图雀捕螂。”
【螳螂劲斧】曹植《蝉赋》:“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
【螗斧】梅尧臣《秋日咏蝉》诗:“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