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二虫所为,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但其危害症状不一样,防治方法也是截然不同。
这个害虫主要是危害大姜的茎叶。一般幼虫孵化2~3天后,便从叶鞘与茎秆缝隙或心叶钻入,咬食嫩叶和茎秆,导致嫩叶呈薄膜状或使茎秆空心。
注意,凡是此害虫所为,一般都会在伤处残留粪屑,像木头渣子似的。
姜苗受害后,茎叶枯黄凋萎,茎秆容易折断。
如果你发现大姜茎秆上有上下两个虫眼,那说明它已将整个茎秆内部啃食空了,从下面近地面处打洞逃出,转移到其他姜茎上进行危害了。
这个害虫就叫姜螟,也有叫截虫子的,钻心虫,食心虫等,是大姜上的常见害虫。
姜螟的成虫(即蛾子)灰黄或灰褐色,体长1厘米左右,前翅灰黄色,边缘有7个黑点,后翅白色。
其卵产于叶片背面,排成2行,淡黄色,扁平椭圆形。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为乳白色,大了以后是淡黄色,背面有褐色突起,两侧有紫色线。
姜螟一般一年可发生3~4代,但各代并不明显,一般是重叠发生,最后是以老虫子在作物秸秆或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蛹,蛹花蝶,蝶“结婚”后产卵,卵孵化出小姜螟。
其幼虫孵化出来后就开始啃食茎叶。像我们这里,一般是6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一直危害到大姜收获,其中7~8月份发生量最大,危害也越重。
当你在姜地劳作时,可以清楚的看见姜秆上枯下青,这就是姜螟为害。此时你可以找出虫口,剥开茎秆,一般可见到正在啃食的幼虫,此时你需要做什么,就不用我明说了吧?
当然了,这并不是防治姜螟的绝佳措施,你得如此做。
一,药剂防治
姜螟幼虫在小时候不耐药,我们应该治早治小,适时喷药灭之。
以前这个害虫很难治,因为那时候的药差点儿。现在好治了,药好了。像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四氯虫酰胺,甲维盐等都比较好,而且交替使用更好。
二,人工防治
像清洁姜地,清除周边杂草,集中销毁等。
由于该虫是钻蛀性害虫,老虫子的抗药性强,再加上已钻入了茎秆内,药剂的防除效果差,此时可以采取人工剥茎秆的方法处理。
这是地上害虫姜螟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那另一种害虫又是怎样的呢?
这个害虫主要是危害大姜的姜苗,也是大姜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危害各种蔬菜及农作物的幼苗,危害时一般于姜苗基部伤害茎秆的髓部,造成心叶萎蔫,变黄或突然倒地。
这个害虫叫小地老虎,也有叫土蚕,地蚕的。
小地老虎一年可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及蛹在土中越冬,每年主要以第一代幼虫危害姜苗。
其卵产在贴近地面的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幼虫在3龄前白天在土中潜伏,夜晚出来豁豁姜苗,啃咬,但危害性较小。
3龄后的小地老虎个体大了,饭量也大了。但其习性并没有改变,仍旧是昼伏夜出,但危害性增强,结果就造成姜苗心叶萎蔫,变黄而倒伏。
春季雨水多,或者是浇水多的,土壤疏松,低洼内涝的地块,小地老虎发生重,因为它们喜欢温暖而又潮湿的环境。
对于小地老虎的防治,也得采用化学(即药剂),物理和人工的方法来防治。
一,药剂防治
药剂可以用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甲维盐等,在幼虫3龄前进行全田喷雾。也可以用辛硫磷,阿维菌素等杀虫剂随水冲施杀虫。
二,诱杀
小地老虎的成虫有趋甜性,我们可以用糖醋液+敌百虫来诱杀。如糖,醋,白酒,水,敌百虫按6:3:1:10:1的比例配制,撒在田间诱杀成虫。
也可以在播种大姜前,把小地老虎爱吃的莴笋叶等拌药撒地里杀灭或诱集杀虫。
三,人工防除
人工防除小地老虎,可以清洁田园及周边杂草,或人工捕杀。
像小地老虎在3龄后,由于其抗性及生活习惯的特性,一般药剂防治效果较差,此时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来消灭其。如早晨顺姜苗查看,在姜苗被害处翻土捕捉,消灭老熟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