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基和基础的基本概念
一、基础的作用
几个概念:基础、地基、持力层、下卧层,见图2-1。
基础: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基: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
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地基承受的建筑荷载随着土体深度的加深而慢慢减小,到一定深度后土体承受的荷载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把这一层往下的土体叫做下卧层 。
二、地基土的分类
天然地基
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填土
人工地基
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打桩法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② 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许变形值 。③ 地基无滑动的危险。
桩基
桩和承台
第二节 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4m,为深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4m,为浅基础
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为不埋基础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⑴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前提下,基础埋深不易太深,当上部荷载较大时,可适当加大基础埋深。
⑵工程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依地基土层分布不同,基础埋深一般有六种典型情况,见右图:
⑶水文地质条件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因此:
1)房屋的基础应尽量埋在地下水位以上不少于200mm处。
2)如果地下水位很高,基础不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线200mm以下。
⑷地基土壤冻胀深度
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细粒土具有冻胀现象,冻胀土将基础向上拱起。土层解冻,基础又下沉。使基础处于不稳定状态,冻融的不均匀使建筑物产生变形,严重时会产生开裂等破坏情况。因此:
建筑物基础应埋置在冻结深度线以下不小于 200mm处。
⑸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