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检维修的根本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生产能力。这应该被视为可靠性功能,而非修理功能。
生产是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这对于加工或者批量生产工厂而言,显而易见,但是对于如建筑、医院、军队、运输等,对产出或者持续成功,需要有他们自己的措施,如KPI。
维修工作通常包括主要设备的更换或者升级,这是真正的基本工程项目。
机器的可靠性衡量的是机器是否可以在任何时候完成其需要完成的工作。从统计学角度来讲,可靠性是指一台机器在一段期望的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在线生产的概率。这是机器设计时的原则(材料的使用,质量的设计,施工的质量),也是检维修的原则。
可靠性越高,制造成本就越高,维修费用也可能更高。最优的方案是折中。短期而言,较低的可靠性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无法满足生产的要求,除非是付出更大的代价。从长期来看,提高可靠性,可以推迟新建工厂的资本性支出,进而节约资金。
检维修的根本目的也可以表述为:通过保持工厂的可靠性在最佳水平,为组织的生产和利润目标作出贡献,保障工厂及人员的安全。检维修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工具,目前只有10-20%的机器达到设计寿命,所以还有大量的空间。
检维修成功的主要KPI指标是与实现成本相关的可用生产能力的范围。其他KPI指标比如未完成的工作需求、使用的轴承数量等,这些指标虽然是有用的,但是只是主要目标的次要指标。
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决定该做哪种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所需的技能是单独的活动,如组织、管理、计划、领导力、设备、车间布局等。注意,有可能非常高效的做错误的工作。
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机泵并不新鲜。除非事实或者间接证据表明大修是必要的,否则泵不应该被打开。给出的指标如性能下降、噪声增加、类似设备的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