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时,基础施工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工序,如果基础出现问题,再好的设计也建不出好房子;再完美的施工也会出现失误;再全面的维护也不可能完全恢复房子质量。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农村建房基础施工中,最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案,早学习,早避坑。
第一个、边坡塌方和基坑浸水
(一)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土层松动、掉落、塌方;基坑在挖掘时出现渗水,挖掘后地基土逐渐被浸泡。
(二)原因:
1、开挖前边坡的坡度处理不够;
2、边坡受到外力影响,或者边坡承载负荷过大,导致边坡变形塌落;
3、在土地松软的基层挖掘时,因挖掘顺序、方法,或者处理方法不当导致土体失稳塌落;
4、未对存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基层进行排水处理,或者排水不彻底就进行基层开挖。
(三)处理方法:
1、彻底清除塌落的土层,并对坡体进行支撑加固处理,再卸除边坡土层,减轻负载;
2、在对存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基层进行挖掘前,先进行排水、降水工作,减少土层中的含水量;
3、对已浸泡的地基进行排水,将被浸泡的土层进行翻松、晾晒,或抛填碎石,提高基层承载力。
第二个、基础轴线发生偏移
(一)现象:
在基础墙体砌至±0.000处时,上部墙体轴线与基础墙轴线发生位移,或者隔墙轴线在丁字接搓处发生偏移,导致基础墙体产生偏心受压。
(二)原因:
1、未进行放线,或者测量失误,未进行校对就进行基础排砖,从一开始就产生偏差;
2、在砌筑基础大放脚时,收砖失误,导致后期砌筑产生偏差;
3、在开挖基槽时,将定位准线的隔墙木桩挖掉,或者碰到隔墙木桩,使其发生偏移,在砌筑时,未按准线施工,或者按照不准确的准线进行砌筑,造成误差。
(三)处理方法:
1、必须在外墙角设龙门板,再进行房屋准线定位,并设立有保护措施的永久性中心桩和水准;
2、必须进行标准的大放脚的放线,再进行基础砌筑。在放线时,将各墙体的中线从龙门板上引出,再用线坠垂引至地基之上,并从垂点拉准线,依准线向外量测大放脚的宽度线。为了方便施工和后期复查,还需将中心垂线引测到基槽壁上。
3、对于隔墙的中线,在定位放线时,则应距离基槽边线外适当地方设隔墙中线木桩,基槽开挖后,可将木桩引测到基槽壁上。砌筑基础时,每道墙体必须拉准线进行轴线控制。
4、基础大放脚砌到最上一皮后,要从龙门板或隔墙木桩上拉直线,把基础墙的中心线及边线引到大放脚最上皮表面上,以保证基础墙位置正确。
5、在砌筑基础的过程中,应根据准线和龙门板的定位线检查复核轴线位置,保证轴线的准确性。
第三个、防潮层不防潮
(一)现象:
由于防潮层不防潮,或者防潮措施不到位,导致墙体泛碱,抹灰砂浆脱落。
(二)原因:
1、基层清理不充分,或者未进行浇水,导致防潮砂浆与基面粘接不紧实,使防潮层起不到防潮作用;
2、防潮层施工时,表面抹压不实,或者维护不够,导致防潮层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度达不到要求,出现开裂,起不到防潮作用;
3、防水砂浆中添加的防水剂不足,导致防潮层起不到防潮作用;
4、防潮层砂浆铺设的厚度不够,导致防潮层起不到防潮作用;
5、防潮层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三)处理方法:
1、防潮层砂浆做完后,第二天及时进行养护;
2、防潮层下铺满三层砖,进行灌浆操作;
3、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可以等整个基础建筑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操作,基础施工中少留或不留施工缝。
这3个问题是基础施工时最常发生的,你家建房的时候碰到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