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自建房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以前村里只要打声招呼就能在自己的土地上随意建房,然而现在却不允许未经审批私自建房。
甚至有人猜测说是因为城市房屋空着想让农民去填补漏洞,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政策,这到底是为什么?会对农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过去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非常宽松,很多地方只需要告知村里一声就能直接建房,甚至不用告知,村民的建房地点也并没有太多的规定,很多都是在自己的家原本的房屋上建房,有些甚至在耕地上直接建房,建好后再去补办手续。
随着政府对于宅基地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农村的自建房建设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就导致一些村民以为国家不允许建房了,但事实确实他们并没有遵循国家规定的程序去申请建房,因此导致了建房过程受阻。
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不允许农民建房,唯一的限制只是要符合乡村规划规定并且一户一宅。还有一些地方不允许建房是因为该地正在制定新的规划政策,等到规划政策确定以后也就会解除了,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
不得不承认,在国家并没有对农村自建房限制的期间,农村的自建房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落地,农村的整体水平看起来上去了一些,并且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砖厂、水泥厂等,还养活了一大批农村的施工队伍,农村自建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对区域发展有好处的。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政府还要限制自建房呢?一直扩建下去不是更能刺激地方的发展?
最主要就是保护耕地,针对农村自建房政府规定了不能建房的范围,通过政策来限制农村的建房区域,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村民也不会因为土地问题产生纠纷。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的需求非常大,此前已经有村民将房屋建在耕地上了,如果放任不管,一直这样下去,大部分农村土地都会被用来建房,对于我国的粮食产量产量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从节约土地资源以及保护耕地的层面上来收,国家限制自建房是非常有必要的。
打造现代化乡村也是限制建房的重要原因。乡村治理是推动全民小康生活的重要一环,国家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还密切关注乡村的发展情况,乡村环境的治理至关重要,许多城市都已经开展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通过对乡村房屋的集中管理限制,在乡村地区就可以建设一些基础娱乐设施,对于打造现代化乡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实话,农村自建房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并不完善,很多方面没有经历过安全评估,缺乏安全保障,这些房屋在面对突发灾害时承受能力非常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只会更多,因此国家开始限制农村自建房,并且对于违章违规房屋限期整改甚至拆除,对于保障农民住房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自建房的限制政策并不是国家真的想要限制建房,而是希望能通过此举合理规划乡村环境,保障居民安全,只要农民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手续向当地申请建房,政府都会通过并且支持,国家也推出了合村并居,租赁贷等方式促进农民重新建房。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建房是能够使自己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虽然农村地区的建房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政府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治理乡村而不是为难百姓。但是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要注意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防止对农民产生不利的影响,居民也要配合相关部门治理,只有双方一起努力,才能建设更为美好、和谐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