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 月 1 日起,广大“房贷族”切实迎来了存量房贷利率的大幅下调,调整幅度高达 60 个基点。以贷款合同基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 30BP 的商业贷款为例,房贷利率顺势降至 3.3%。
与此同时,存量公积金贷款利率也同步下调。从当日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已发放贷款将自动执行新利率。具体而言,首套 5 年以上利率降至 2.85%,二套 5 年以上利率为 3.325%。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利率调整无需购房者自行申请,银行会自动完成操作,极大地方便了房贷客户。
专家分析指出,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企稳阶段。展望 2025 年,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推进,房贷利率仍有下行空间。而在房贷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银行为何要不遗余力地阻止客户提前还贷?这一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一套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金融运作机制。
为有效刺激楼市复苏,早在 2023 年,国家就对房贷利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将房贷利率从原本的 6% 大幅下调至 3%。这一政策旨在鼓励具备经济实力的群体积极购置房产,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全面繁荣。然而,政策落地后,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局面——大批购房者纷纷选择提前偿还房贷。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一情况,银行采取了坚决阻拦的态度,即便人民日报对此点名批评,银行依旧坚持己见。显然,在这一表象背后,必定存在深层次原因。银行的此类行为,不能仅从表面言论解读,而需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真实动机。
银行不愿客户提前还贷,根源在于房贷对银行而言,堪称一种极为优质的资产。以常见房贷情形为例,假设购房者背负 100 万房贷,按照 6% 的年利率计算,在长达 30 年的还款周期内,连本带息需偿还金额约达 230 万。银行获取这 230 万的还款凭证后,通常不会按部就班等待 30 年漫长的还款周期来实现收益。一般情况下,银行会以 150 万的价格,将这张还款欠条转售给金融公司。通过这种操作模式,银行无需历经漫长等待,便能直接斩获 50 万的利润。
房贷之所以被银行视为优质贷款,关键在于其背后有房产作为坚实抵押物。一旦购房者出现还款违约,银行有权依法将抵押房产进行拍卖处置。只要房地产市场不出现房价急剧暴跌的极端情形,银行几乎不会面临亏损风险。这种收益稳定性和资产可靠性,使得房贷在银行的资产配置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融公司以 150 万购得房贷借条后,同样不会坐以待毙,静候 30 年收回本息。它们会大规模批量收购房贷借条,当累计金额达到 50 亿、100 亿甚至更为庞大的规模时,便将这些借条打包整合,随后投放到金融市场之中。在各大理财软件里,常能看到名为“某某发展基金”的理财产品,这类宣称低风险、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二三左右的保本基金,实则就是金融公司将房贷借条打包后的产物。
由于这类基金主打低风险且保本的特性,成功吸引大量富人踊跃购买。金融公司通过向投资者发售这些基金产品,不仅能收取可观的手续费,还能在后续资金运作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厚的收益。例如,从认购的 100 亿资金中,金融公司原则上可以拿出 10 亿用于给投资者发放现金分红,而将剩余的九十亿再次投入市场,持续购买房贷借条,进一步拓展其资产规模。当年蚂蚁金服便曾凭借区区十来亿的资金,借助类似的杠杆操作模式,成功撬动数千亿的资金规模,实现令人惊叹的财富增长。
这种看似神奇的财富增长背后,实则是金融行业独特的运作模式在发挥作用。金融本身并不直接创造实际价值,而是通过对资产的流转与精心包装,使得资产价格在流转过程中被放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然而,这种运作模式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风险和杠杆倍数提升了数倍乃至数十倍。
在这场复杂的金融游戏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金融牌照。金融公司之所以能够深度参与并主导如此复杂且利润丰厚的金融运作,核心就在于其拥有金融牌照。金融牌照犹如一把珍贵的金钥匙,是进入金融市场、开展各类金融业务的必备准入凭证。
金融牌照的获取难度极高,绝非仅仅依靠雄厚资金就能轻易达成。即便个人富可敌国,如果缺乏深厚人脉关系以及符合严格监管要求的资质条件,同样无法获得这一关键牌照。正是由于金融牌照的极度稀缺性和获取的高难度,使得持有牌照的金融公司在金融市场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能够顺利参与并主导这些复杂的金融业务,进而获取巨额利润。
回到银行阻拦提前还贷这一问题上,如果大量购房者都选择提前还贷,整个金融链条将遭受巨大冲击。提前还贷意味着银行将提前收回贷款,原本稳定有序的房贷资产流会被彻底打乱。如此一来,银行无法再按照预期将房贷借条出售给金融公司,金融公司也就无法继续通过打包房贷借条发行理财产品来获取资金和收益。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环环相扣的金融游戏将难以维系。银行可能会面临资金回笼困难、盈利预期受损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银行的稳定运营构成严重威胁。这,便是银行坚决阻拦客户提前还贷的根本原因。
银行阻拦提前还贷并非毫无缘由,而是房贷背后复杂金融体系的必然反应。这一现象深刻揭示了金融市场运作的高度复杂性和紧密关联性,每个环节都相互依存,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深入了解这些背后的金融逻辑,有助于在参与金融活动时,做出更为理性、明智的决策。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需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避免因个别环节的变动而引发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