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姜现在是不是出现了干尖和扭辫子的情况,姜苗都弯着腰,精神还不好,是不是怪你的农场主没有管好姜?
其实种姜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它同样也是需要细心照顾的。
很多时候姜苗长成这样并不是农场主的错,可能是因为以下六个原因造成的。
生姜一般都是重茬连作,很少会出现轮作的现象。
但是重茬连作就会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土壤中的病虫害很快就会累积起来。
不仅是这样,生姜本身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在种植时也会多用一些农药来喷洒。
但是在重茬连作的情况下,再加上农药的使用就会使土壤中多种类的抗生素增加,更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性,因此药物对虫害的抑制效果不再明显。
这时就有很多人打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去过量使用农药,认为这样能够增加防治效果,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效,还会对生姜造成伤害。
生姜幼苗期需要大量的养分来帮助自己生长茁壮,同时此时的根系也正在生长,一旦过量施药,就会造成药物滞留在土壤中,当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吸收到药物,此时药物的超剂量能够造成根部细胞分裂受阻,从而造成根系受损于肥料不能到达根尖处,从而使得养分无法到达植株的各个部位,导致植株黄叶。
此时生姜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之前吸收到的养分,不久后植株便会因为缺乏养分而死亡。
而根系受损还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这时植株为了能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就会加大叶片的受光面积,从而造成幼苗茎部不支撑导致扭辫。
施肥也是种植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何况生姜对肥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对于施肥的问题就更要引起重视。
由于生姜对于肥料施用量的需要并不是很明确,也并没有制定相关规定进行约束,因此在实际施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肥量过多的问题。
过量施肥会严重影响到根系之间的渗透压,此时土壤中的氧气浓度大大降低,植物的通气孔难以张开,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从而造成整个植株出现缺氧萎蔫等症状。
同时过量施用化学肥料,还可能使 toxic物质滞留在土壤中,一同随着水分蒸发被植物吸收,造成带毒现象。
过量施肥还可能导致pH值发生变化,当pH值偏酸或偏碱过高时都会影响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甚至会造成幼苗根部灼伤导致肥害。
你有没有发现生姜幼苗似乎缺少水分的时候,它们的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实际上植物是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态来适应环境条件的。
生姜在缺少水分的时候是如此,当环境缺乏水分的时候,植株为了能够更好的保住自身对水分的需求,就会出现气孔关闭、叶片卷起来等现象。
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植株通过自己适应机制来抵抗外界干旱环境的一种表现。
当外界环境适宜时,植株又会缓慢展开直至恢复正常。
但如果长时间处于干旱状态,就会造成无法正常吸水,叶片也无法正常展开,逐渐黄化甚至死亡。
幼苗期是生姜生长最强势的时候,此时的营养吸收也极其旺盛,需要水分来滋润自己,若是干旱持续很久,就会造成生长受阻,黄叶干尖。
在种植时通常需要将土地提前浇透水再进行播种,以节省日后浇水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日后浇水不及时,也会造成这种干枯现象。
气体污染也能造成生姜幼苗产生影响,当外部因素中存在污染性气体,如氨气等,这些气体接触到生姜嫩叶后,会将嫩叶表面的保护层破坏掉,使得嫩叶无法抵挡外部因素,从而导致叶片畸形。
这种情况通常只出现在靠近工厂附近种植的姜田中,因为工厂中有排放废料和污水等行为,而这些废料中仍然残留着许多有害成分,因此当这些气体附着到植物体表后,就会产生危害,使植物受到影响。
同时加热所产生的热气也有可能对植物产生伤害,当植物体内温度过高时,它们将无法正常呼吸,进而影响整体形态,出现萎缩等现象。
蓟马可以说是生姜幼苗期最常见的一种害虫,其体型微小,因此却容易被忽视。
当蓟马出现在植物身上时,它们将通过长长的口器穿刺嫩叶,达到吮吸汁液的目的。
由于此时生姜植株的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嫩叶上,因此当蓟马吮吸汁液后,一部分瓣叶中的营养相继消失,嫩叶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死亡。
而另一部分汁液被吸取到蓟马体内,也将使蓟马逐渐变大,同时这些汁液中的 pathogen 将被蓟马体内菌群消化,不会影响到植物。
生姜幼苗对蓟马并不是很敏感,因此很容易忽视其存在,但从症状上看,当蓟马上升后,叶片边缘开始渐渐呈现皱缩状态,如果再往后看,就能发现枯萎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整个植株萎蔫甚至死亡。
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可能导致生姜变黄样子,同苹果一样,在土壤中有很多元素是植物所消耗不了的,因为它们只起促进植物生长或防御等作用,没有 nutrients 供给植物。
这些元素主要有铁、锌、硒、锰和铜等,其中缺少铁元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当土壤缺少铁元素时,就会导致生姜幼芽发育不全或者发育不良,形成白色或黄色丸状物体,进一步影响到正常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