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桁架是由直杆(上弦杆、下弦杆、腹杆)组成的二维几何不变体系,所有杆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节点为铰接或刚接,主要承受平面内的轴向力(拉力或压力)。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杆件的轴向受力高效传递荷载,实现大跨度覆盖。
简支桁架
特点:两端简支,跨度适中,适用于中小型桥梁、屋架等。优点: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方便。缺点:跨度较大时易产生较大挠度。
连续桁架
特点:多跨连续布置,适用于大跨度桥梁或工业厂房。优点:跨中弯矩小,材料利用率高。缺点:对基础沉降敏感,节点构造复杂。
悬臂桁架
特点:一端或两端悬挑,常见于大跨度桥梁(如悬臂桥)。优点:无需中间支撑,跨越能力强。缺点:悬臂端易产生较大变形,需加强局部
受力特性
杆件以轴力为主,弯矩和剪力较小,材料利用率高。节点设计需满足铰接或刚接的力学假定(如焊接或螺栓连接)。
几何形式
上下弦杆平行、倾斜或呈曲线(如拱形),腹杆可为三角形、K形、菱形等排列。
经济性与轻量化
相比实腹梁,节省钢材30%~50%,适合大跨度场景。
施工便利性
可分段预制后现场组装,缩短工期。
荷载分析
明确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重点关注节点集中力与杆件稳定性。
杆件截面选择
受压杆需验算长细比(λ≤150),受拉杆控制应力比(≤0.9)。常用截面:圆管(抗压性能好)、H型钢(便于连接)、角钢(轻型桁架)。
节点设计
铰接节点:采用螺栓连接或销轴,允许转动。刚接节点:焊接或高强螺栓,需验算弯矩传递能力。避免偏心连接,减少附加弯矩。
支撑系统
设置水平支撑与垂直支撑,防止平面外失稳。长细比超限时,增设缀板或减小计算长度。
优缺点对比
中小跨度(<30m):优先选择三角形或平行弦桁架,经济性最佳。
大跨度(>50m):采用拱形桁架或组合桁架(如张弦桁架),降低挠度。
动态荷载(桥梁):选用疲劳性能好的焊接节点或高强度螺栓连接。
美观需求:空腹桁架或曲线形桁架,结合建筑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