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肠外科三大疾病之一,肛瘘是由于肛周脓肿破溃以后而形成的一个疾病。
外国人比中国人易患肛瘘。数据显示,我国患肛瘘的人群占人口总数的3~5%。而国际上的发病率达到8%。
第一:肛门瘙痒。肛门部的皮肤,因为反复流出的脓液或者其他的排出物刺激,脓液不断的刺激肛周皮肤,常常会导致皮肤瘙痒,肛门周围潮湿不适,皮肤变色,甚致形成肛周湿疹。
第二:疼痛。瘘管比较通畅没有炎症的时候,一般不疼痛,只有肛门局部略有肿胀感,行走的时候会加重,如果外口封闭瘘管内积存脓液引流不畅,则会导致疼痛加重,或者是排便的时候疼痛加重。
第三:排脓。排脓是肛瘘的早期主要症状,一般来说新生的瘘管流脓比较多,浓汁黏稠,味臭。如果瘘管时间比较久,排脓就会比较少,甚至稀淡如水;如果脓液量增加,可能出现了新的瘘管。
第四:硬结或者瘢痕。瘘管璧以及瘘管反复刺激,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在管壁和瘘口形成坚韧的集体组织。
肛瘘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内口,瘘管和外口。瘘管是比较坚硬的结缔组织,药物治疗是无效的,而内口处于直肠,经常受细菌的感染,愈合是很困难的,因此说肛瘘的治疗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无效的。
另外,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肛瘘的复发。
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此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黏合等优点。
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入油纱布,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同时应注意:肛瘘术后伤口敷料更换的好坏,是保证手术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
因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关,对于油腻饮食,可以内生湿热,所以不宜多吃。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对经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