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贝尔面瘫是指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急性发作的,(通常)单侧面神经麻痹。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不是所有的闪光的东西都是金子”所说,“不是所有的面瘫都是贝尔”。
导致面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像脑出血、脑梗塞和颅内外肿瘤等一些严重疾病。
对贝尔面瘫的诊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就是只有在找不到导致面瘫的原因,同时符合贝尔面瘫诊断条件的才能做出诊断。
因此,本文仅仅针对理论上的贝尔面瘫,不涉及鉴别诊断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疾病可以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自愈,在医学上称为“自限性疾病”,比如,普通感冒。
而贝尔面瘫也正是一种典型的自限性疾病,意味着即使不经过任何治疗,也可以自己痊愈。
那么,如何能证明贝尔面瘫就是一种可以不治自愈的自限性疾病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这个问题:
已经有很多研究对贝尔面瘫的自然病史进行了研究。
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从1970年代开始持续了25年的前瞻性哥本哈根面神经研究。
25年间,研究共收集到25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最终有1701个病例符合贝尔面瘫的诊断标准。
所有1701例贝尔面瘫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
结果,1701个病例中71%的患者完全康复,29%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包括,29%不同程度的残留瘫痪,17%的面部挛缩,16%的不自主或者关联运动,另外分别有2%的干眼症和“鳄鱼泪”(咀嚼时同侧眼睛流泪)。
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病变本身的严重程度,其中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的94%完全恢复正常功能,而完全性瘫痪患者中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的仅有61%。
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来看,12%属于轻微后遗症,13%属于轻度后遗症,仅有4%属于严重后遗症。
这样,总体上,1701例贝尔面瘫中,83%的患者恢复良好,仅有4%的患者遗留不可接受的严重后遗症。
从开始恢复的时间看,也高度依赖于病变的严重程度。
1701名患者中,有1448名患者(85%)在3周内开始恢复,其余253名患者(15%)在3至5个月内恢复。
有意思的是,从瘫痪发作后3周至3-5个月这段时间内,没有患者开始恢复。
这是因为,3周开始恢复的都是面神经本身损伤较轻的,属于不完全变性和仅有传导阻滞的病人;而3-5个月开始恢复的都是面神经完全变性的患者。
总之,包含大样本组的哥本哈根面神经研究结果显示,贝尔面瘫是一种典型的自限性疾病,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本身,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也可以恢复良好。
医学对贝尔面瘫的描述已经超过了200年,期间有关治疗的医学文献已经超过1000篇。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这些文章的作者都宣称他们所采取的疗法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然而,将这些文章放在循证医学语境下来审查,几乎所有的宣称都缺乏证据支持。
这些疗法可谓五花八门,从早期的热疗(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发病理论认为,贝尔面瘫的发生是受风寒所致——目前国内多数医生的认识还停留在那个时代),到19世纪20世纪初的电刺激疗法,再到后来的包括按摩、面部运动(对着镜子做各种面部表情动作)疗法,手术和各种药物疗法,
以及针灸和其他各种替代医学疗法,应有尽有。
但是,审查发现,所有这些疗法的疗效几乎都缺乏证据支持,同时也都存在巨大争议。
其中,热疗被认为不但无效,而且可能加重面神经的肿胀;
电刺激疗法被认为可能会增加面部痉挛后遗症的机会;
这两种疗法都已经被放弃。
按摩和面部运动疗法虽然受欢迎,但都被认为仅仅具有一些心理效应,没有真正疗效。
手术治疗虽然曾经风靡一时,现在也基本上被完全放弃。
药物疗法中,最早的血管扩张剂同样被认为可能会加重面神经肿胀而被放弃。
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缺乏证据支持,目前不建议单独使用。
迄今,唯一获得证据支持的药物是皮质激素,早期(发病72小时内开始)使用或有助于促进恢复,缩短恢复时间,适当地改变预后。
但是,这些证据也仅限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
16岁以下的儿童仍不建议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这些在2013年发布的贝尔面瘫临床实践指南中得到了充分显示,该指南仅推荐成年人在发病72小时内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包括抗病毒药和针灸疗法,都被列为不建议(反对)。
严谨的医学指南之所以这样推荐,理由是,除了皮质激素外,贝尔面瘫无论是否接受所有其他疗法和药物治疗,对预后都没有影响。
可见,贝尔面瘫,大多数病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疗也会痊愈;相反,除了皮质激素外,接受任何其他治疗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