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认为围食方式好还是分餐制好?
众所周知,围桌而坐,气氛隆重热烈,这种亲密接触的围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反观外国的分餐制,不用十多人共夹一盘菜,同喝一碗汤,摆脱津液交流的困扰,不禁觉得他们干净卫生而先进。
其实,不说不知道,中国在3000年前已经实行过分餐制。因为这个分餐制还断送了一个人的生命。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贫富,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平等对待。
一个夜晚,大伙正在用餐,突然有一个侠客怒气冲冲的要离开。
孟尝君追问缘由。侠客说你骗人,我吃的东西和你不一样。原来人太多了,有人挡住了灯光,侠客以为是故意不让他看清楚。孟尝君连忙端起自己的碗给他看,侠客羞愧万分,当场拔剑自刎。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分餐制,大家围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同夹同一盘菜,就绝对没有厚薄之别的猜想,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不会这么轻易的断送了。
不过,古代也有人因为分餐制而得益的。
据《陈书.徐孝克传》说,徐孝克和陈宣帝在宴饮时,明明没有动过筷子,但是,散席后却发现摆在他面前的肴馔不知道怎么就减少了。
原来,徐孝克惦记着母亲,所以悄悄的把食物藏在怀里带回家。
皇帝深受感动,下令以后御筵的食物,凡是摆在徐孝克面前的,他都可以正明光大的带回家。
而《后汉书.逸民传》,就记载了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每当丈夫打工回来,孟光都为他准备好食物,为了表示对丈夫的敬重,还把食案举到额前。留下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千古佳话。
那么中国古代的分餐制,怎么又演变成现在的围食制呢?
原来,西晋王朝灭亡后,匈奴,鲜卑,羌等等少数民族涌进了中原。
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原地区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和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导致了家居发展的新趋势。公元5~6世纪出现了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人们席地而坐也改为垂足而坐。
特别是到了唐代,用高大的桌子椅子进餐,已经变得很普遍。分餐制就这样慢慢的转变成围食制。而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
分餐制让人吃得更加干净卫生,但是,一道本来完完整整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被分的七零八碎,有时也未免遗憾。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