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通备是什么意思(通背、通臂、还是通备?)

10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07 18:00:15    

中国武术内容繁多,风格迥异,可谓丰富多彩。在众多拳种中,有的讲究贴身短打、有的讲究放长击远,而通背拳毫无疑问是放长击远类的典型代表。但是我注意到,武林中除了通背之外,还有通臂(”臂”字在北方口语中常被读为bei而不是bi,如:胳臂)和通备两个名称,所以就出现了三个同音不同字的局面。

从字面上看,“背”和“臂”都指身体部位,而“备”有具备、完备、准备之义,与前两者含义差距较大。那么三者到底有没有关系?其指代的武术技艺是不是一回事?是口耳相传造成的讹误还是各有渊源?

在《中国武术大辞典》中只有通背拳和通备拳两个词条,“通臂”二字出现在“南极门白猿通臂拳”的名字,并非单独以“通臂拳”列出。而通过互联网搜索很容易发现,通背与通臂基本是混用的,没有清晰的区分。比如,搜索“通背拳”时就会发现在词条解释中出现“通臂”二字,反之亦然。

但是,我们都知道“背”和“臂”明明不是一个意思,一个代指脊背,一个代指胳膊,如此明显的差异怎么能随意混用呢。我这么一个一根筋、认死理的偏执狂患者对这种含糊其事的情况忍不了,搞不清楚吃饭都不香。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武术大辞典》这样的权威著作是怎么说:

通背拳:拳种之一。也称“通臂拳”。在拳义上,“背”与“臂”同义,以通贯之,似无原则区别。通背拳自称长拳,大都强调以猿背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近代以来,繁衍产生众多流派,如白猿通背、通背猿猴、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臂、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流传山西一代的“洪洞通背”,亦属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通备拳:拳派名称。据清代《通臂拳谱》载,明万历年间,拳家费大环创通臂拳五路,并作《通臂拳论》一篇,简要的阐述了以“通备”二字为立意之本的拳法理论。这是目前所见关于通备拳的最早出处,亦可见“通备”与“通臂”的渊源关系。至清代道光、咸丰之际,曾为沧县教谕的潘文学,在盐山书院分文武两科授徒,传授通背拳法器械,并遵循清初学者颜习斋、李恕谷的学说,传播以“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要旨的通备拳理论。

根据上面的介绍,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背与通臂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说的是一回事,而通备拳在技艺上源于通臂,但“通备”更指的的是一种以颜李学派思想为根基的武学理念。说白了就是,三者在根源上是一回事。

但是,一定要注意,这里说的只是三者在根源上一致。因为从各家的著述上看,似乎三者更像是截然不同的拳派。

辽宁省武术挖整组编写的《通背拳》一书中认为:“通”是通达的意思,“背”乃是人的脊背。通背并不是门派,乃是锻炼的法则,是于腰背发力,以力通于背,探背松肩,顺臂达于指,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所以叫通背。

辽宁通背拳基本功猿猴出洞

而在郭瑞祥所著的《通臂二十四势》一书中认为:(通臂二十四势)在其势法中,两臂从外形上看均系一伸一屈,一前一后,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两臂成反向扯带形状,所以叫“通臂”,而不取“通背”。

通臂二十四势之一 :撑

通备则是一个以“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理念,将劈挂、八极、翻子、戳脚、鞭杆等多门武艺融汇贯通的武学体系。

这么看来,好像三者又是自成一体,相互有别的拳术流派,究竟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要从历史中找答案。下面借助马明达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三者关系做简要梳理,我们一起试试能不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第一,从三个名称出现的顺序看,“通臂”最早,首见于《墨子》用来描述一种城射的弩机,“中凿夫之为通臂,臂长至桓”,意思是说因为弩臂中间是贯通的,所以叫做“通臂”。而第一次明确出现在拳学文献中则是黄百家的《王征南先生传》,“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

其次是“通备”最早见于《通臂拳谱》中一篇叫做《通臂拳论》的序言,“通者,通达也。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达;神化之功,方得通达之妙。备者,备用也。备为概之全体,用为动之总旨。得其全体之总旨,通达之神化,方应通备之名。”马教授认为这是通备门人“外称通臂而内称通备”的证据。

而“通背”出现较为晚近,马教授认为它是从“通臂”一词演化而来,甚至可能是同音讹传。1937年日本人武田熙著有《通背拳法》一书。另外,通背大师修剑痴也就是《通臂拳谱》的收藏者自己写谱也是用“通背”而不用“通臂”。

第二,从三个名称的来源看。不论是通背还是通臂,从各家对拳理的描述来看,都是对猿猴双臂伸缩自如,可以放长击远的模仿。也就是说“通臂拳”这个名称的直接来源可能是古人对猿猴双臂左右相通特殊功能的认识。而在明代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说,峨嵋道人拳法“乃是深山白猿授”,并且其中描述“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的拳法特点又确实与今天所见的通背拳非常契合,但“通背”二字的确切出处目前尚不清楚。

而“通备”二字虽然取自“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的思想,但在技艺上其实就是流传于河北沧州一带的通臂拳,只是“内称通备而外称通臂”,后来由马凤图先生开始正式内外统一使用通备,所以现在一般也称之为马氏通备。

第三,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通过上述,我们对于三者渊源关系大致可以做以下猜测。

在古代人们受到猿猴双臂可通特点的启发,模仿之创立了一种放长击远类的“长拳”,并命名为通臂拳。这种象形取意的创拳方式在中国武术中非常常见,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到清代,在盐山书院做县谕的潘文学崇尚颜李学派“文通武备”的思想,并在书院设文武两科,教学生学文习武,而武的部分正是沧州一带流传的通臂拳,后来,进而阐发出“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的武学理念,也就有了“内称通备而外称通臂”的通备武学。

而“通背”的出现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可能是,的确是人们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将臂(bei)理解为背,进而由名称理解的偏差引发技术风格的变化,在运使两臂的基础上演变为以力通于背,探背松肩的发力特点;另一种可能则是人们在传习过程中,发现在运使双臂时可以借助腰背的含展发力,既可以增加发力的力度又可以使手臂放的更长,使放长击远的技术风格发挥的更加彻底,所以也就有人开始改用“通背”为名了。

结束语

概括来看,三者的历史渊源还是比较清晰的,通背和通备皆是由通臂分化而来,虽然现在仍有“背”与“臂”混用的情况,但实际两者代表了不同的技术风格。而通备虽然曾经“外称通臂而内称通备”,可能早期以习练通臂为主,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以通备劲为贯穿,融通八极、戳脚、翻子、鞭杆等多门武艺的武学体系,同时通备更是一种武学思想,要求习武人要做到文通武备、多学广记、融会贯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结论仅仅是借助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的推测,具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尤其是关于“通背”的很多问题还非常模糊。而现在正式的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中也是用“通背拳”而不取出处明确的“通臂拳”,这使得“通背”名称的来源问题更加值得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出定论而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并投入研究,早日将其理清楚。

参考资料:1.中国武术大辞典.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 / 2.马明达.从通臂到通备-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武学探真.2017.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 / 3. 辽宁省武术挖整组.通背拳.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 / 4.郭瑞祥.通臂二十四势.200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胡洪森: 12岁开始习武,以少林拳入门。2007年入西安体育学院系统学习散打、拳击,2011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随武冬教授学习太极拳、八极拳等传统武术。

相关文章
辛亥革命的时间是哪一天(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抛弃帝制和皇权!)
2024-11-26 10:33:56
写长江的诗句古诗大全(古人诗词里的长江)
2024-11-26 10:19:02
冷藏柜风冷和直冷哪个好(冰箱风冷与直冷全面解析)
2024-11-26 10:03:41
电脑维护技术标准(电脑日常维护全攻略)
2024-11-26 09:48:46
打领带的步骤教程(领带打结方法精选)
2024-11-26 09:33:53
开瓶器怎么用开红酒(要知道的葡萄酒礼仪)
2024-11-26 0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