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是基本情绪
文 / 竹中酱
都说“初生之犊不怕虎”,那是不是有的人就真的天生无所畏惧呢?
恐惧究竟是什么?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恐怖片,回家之后最毛骨悚然的时刻莫过于自己一个人在浴室洗头,大概就是特别害怕在闭上眼睛的时候会出现电影里的怪物。但是一直以来,特别相信科学的我明明知道在世界上并不存在鬼神,也不存在凭空出现的怪物,可是那个晚上的我就被吓得用三分钟洗完澡,没有洗头。
于是后来我不断在思考究竟这种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心跳加速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如果说爱情的感觉是催产素导致的,感受到压力大是由于皮质醇,那恐惧感也必定有它的来源!
不少心理学的书都明确指出恐惧是与杏仁核有关。杏仁核在受到了恐惧相关的刺激时,便会引起情绪反应,从而让你感受到恐惧,并且产生这个相关刺激情景的刺激。
既然如此,那要是没有了杏仁核,那我们是不是就真的无所畏惧了?确实是的。曾经有一个人由于病变导致双侧的杏仁核彻底消失,于是科研人员便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感到害怕:让他抓毒蛇、带他去最著名的鬼屋、看恐怖电影等等,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他感到恐惧。
但是如果真的没有了杏仁核,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目前的情况是否是危害到我们的性命安全的。不少的物种都会通过判断眼前的情景去做出战逃反应(Fight-flight response)—换句话说,如果眼前的危险是我能够控制的,那我便会选择战斗(fight);如果我察觉到这是会构成较大的威胁的便会选择逃跑(flight)。而生物体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一系列的反应全都是因为杏仁核的存在。
恐惧是如何产生的?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吗?”答案:是或者不是。首先,对于生物进化来说,经过祖先的经历从而产生适应性也自然而言地有了物种间的天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有些动物在遇见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天敌时也会感到害怕从而逃跑。
但是,如果有些恐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话,该是从何而来呢?答案是:从后天习得而来。关于恐惧是通过学习的理论,有个特别著名的实验。
在九十年代,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探讨猴子是不是天生就害怕蛇。实验中选用的猴子都是在实验环境长大的,意味着他们从来也没有接触过蛇,也不会被蛇吓倒过。
实验设计是把猴子的所处空间用围栏分成两半,一半放着饿了的猴子,另一半则放着假蛇和食物;如果猴子想要取食物变必须伸手绕过假蛇才能吃到。猴子分成A、B两组;A组让它观看对蛇害怕的视频,B组则观看对蛇不害怕的视频。
所得出的结果相信大家也能够猜到只有A笼子里的猴子会对蛇害怕不敢伸手取食物,B笼的猴子则伸手绕过假蛇取食物。
如何面对恐惧?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恐惧,例如害怕上台发言、害怕面试、害怕坐飞机、害怕蟑螂、害怕蛇……
想克服这些恐惧,首先你要学会面对恐惧。不妨尝试拿支笔把自己的恐惧都写下来,然后仔细想想都是什么导致了恐惧。
譬如说,我特别害怕当众发言,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看到很多人都在听我说话的时候,很害怕会说错了?还是因为害怕上去说话的时候会把发言稿忘记了?要是已经能够清楚了解到自己所害怕的事情,不妨把幻想自己就在那个令你感到恐惧的环境之中。
前面已提及到恐惧是通过习得而来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置身环境之中而弱化恐惧。所以在清楚意识到自己所害怕的事情后,不妨想象自己已处身其中。闭上双眼去想象自己就站在台上,台下观众都众目睽睽地等待着你的演讲。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松身体上的肌肉,把呼吸调整到是最平缓的状态,回想曾经演讲较为成功的时刻,并相信这一次你也是能够顺利完成演讲的。
当然克服恐惧的最后一环就是多次地重复、联系,让自己不断置身于所恐惧的环境中,当你习惯了之后便会发现其实当初那种一上台演讲就脑袋一片空白、手心冒冷汗、全身僵硬的感觉会慢慢得到了缓解。
很多时候恐惧都不是天生的,但只要敢于面对,那很多恐惧感都能被你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