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百科 美食推荐 汽车百科 星座运势 旅游攻略 数码科技 教育资讯 宠物知识 养花知识 健康知识 周公解梦 热门影视 消费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吗(味精是“害人精”,不仅伤身还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吧)

2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3 21:18:22    

在众多的调味品中,味精遭受的非议是最多的,近年来,关于“味精致癌且伤身”的言论充斥眼球,让很多食用味精的人纷纷开始弃用。

那这样的言论是真的吗,答案是,这样的言论都是谣言。适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且有益(不仅是味精,食盐、酱油、糖、油都是要适量食用的,任何食物过度食用对身体都是无益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味精是什么?

味精的诞生、传入中国

我们经常说酸甜苦辣咸,但是辣不属于味觉,酸甜苦咸鲜,这才是五大基本味觉,它们具有相同的呈味机制,不同的食物分子与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接触后,激发味觉反应和传导,产生不同的味觉感受。鲜味觉作为5种基本味觉之一,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种不同性质的鲜味觉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特定受体和神经引发鲜味觉反应,激活大脑皮层特定脑区产生愉悦体验,但高浓度的鲜味觉物质也会诱发厌恶反应。鲜味觉与其他味觉之间可以产生协同或抑制作用,以改善食物风味。

早在周朝,民间就有因发现将鱼与羊放在一起异常美味,从而造就了”鲜”字的传说。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池田菊苗化学教授,正吃着妻子准备的可口菜饭。他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用小勺搅动几下,发现碗中只不过是一些海带和几片黄瓜。

职业敏感使教授离开饭桌,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地研究。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看到了池田菊苗的研究成果,他发现了商机,利用池田菊苗的研究成果,他研发了一种名叫“味之素”的商品。也就是说“味之素”是从天然提取物中诞生的。

味之素传到中国上海之后,中国化学家吴蕴初购买了一瓶,对其化学成分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他查阅了大量有关的国外文献资料,发现味之素实际上就是化学物质谷氨酸钠,它是氨基酸的一种。搞清楚了味之素的奥秘后,吴蕴初便委托朋友从日本带来有关味之素生产的资料,但由于日本对味之素生产过程严密封锁,致使他一点产品资料也未搜集到。

但是吴蕴初经过自己的研究,终于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出来了中国的“味之素”,日本的味之素是由鱼类、大豆及其他蛋白质中提取的,而吴蕴初的调味品则是从面筋中提取的,当时纺织业也需要面粉,但织布浆纱所需的是面粉中的淀粉部分,面筋则是纺织厂处理下的余品,成本相对较低。吴蕴初将其命名为“味精”。

味精是如何制取的

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国和日本,生产味精都没有使用“化学工业品”来合成生产味精,时至今日,经过这么多年技术的发展,味精的制取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生物发酵法,原料是小麦,一种是发酵法,发酵的原料采用玉米、淀粉、甜菜、甘蔗乃至于糖蜜,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原料”。如果把酒、醋和酱油当作“天然产物”的话,味精就应该也是天然产物。

我们可以看到,在某知名品牌味精的配料中,只有一种:小麦,没有任何的食品添加剂。

适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有益

事实上,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

有些水解的蛋白质,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甚至高达5%以上。还有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

谷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绝大多数都能被人体吸收并形成蛋白质。它还可以与血氨结合形成对身体无害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的毒性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还能参与脑蛋白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适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成年人每天摄入味精不超过1~2克为宜。

谣言如何传出

那这样的谣言是怎么样传出来的呢?西方批判中餐用丰富的调味掩盖了食材的味道,西方对中餐充满了偏见,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

而事实上,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

另外,科学证据表明,人工生产的谷氨酸钠和天然的谷氨酸钠在代谢和生理上并无区别,因此FDA规定,含有天然谷氨酸钠的食品(比如番茄酱),不得标注“不含味精”或“不添加味精”。

当然,有些人还信誓旦旦说,味精加热到120度会致癌,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这也就是传说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祸首”。

这纯属造谣。食品专家钟凯表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超过120摄氏度时,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只是没有鲜味而已。味精加热到270摄氏度时才会分解破坏,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变质有毒的问题。

网上说焦谷氨酸可能致癌或有神经毒性,不过有趣的是,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焦谷氨酸并不致癌,倒是有改善大脑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证据。

也就是说,加热到120度产生焦谷氨酸只是会让味精失效,无法产生鲜味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出锅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

总结

附赠一些使用味精的小贴士,

1、温度太高时,不宜放味精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是70℃-90℃;在150℃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200℃以上,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所以做菜或汤要等临出锅时,再加入味精为最佳。

2、拌凉菜时,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
如果非要放味精,那就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之后再拌进凉菜里吧。

3、炒肉菜时,不用放味精,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相关文章
电脑开机3秒重启循环是怎么回事?
2025-01-10 11:31:11
下水管接口处漏水怎么修补
2025-01-10 11:16:28
卫生间瓷砖墙面翻新的方法有哪些?
2025-01-10 11:01:03
手机屏幕划痕修复最佳方法
2025-01-10 10:46:17
卫生间渗水怎么维修?小技巧助你快速解决问题!
2025-01-10 10:31:28
墙壁渗水怎么办?4种方法让你轻松搞掂
2025-01-10 1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