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ntel SSD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极端的两极分化。旗舰好的不得了,如900P一样天下无敌。低端的差得不行,像600P一样获得了史上最弱NVME的成就。也许是实在受不了600P那低下的性能对品牌形象的影响吧,Intel在1月下旬,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布了一款入门级NVME SSD,也就是600P的替代品——760P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对比来看,760P可以说秒杀600P,几乎所有主要参数都得到了翻倍的增长,而功耗减少了一半。如果真像宣传的那样,那么760P绝对是一款入门级的大杀器。
外观
这次我们特意请来了两个主流容量的760P,分别是256G和512G。
这个包装,大家有没有觉得熟悉?没错,和以前600p的包装几乎只有配色的区别
背面除了容量以外,最醒目的就要数5年质保了。intel的质保,不必多说了,绝对是业内领先水平。
内容物也很简单,盘体、说明书、加固用的硬纸壳等
M2接口Mkey,2280标准长度。正面几乎全部被贴纸覆盖
贴上贴纸的两张盘,放在一起,相似度99%
但是背面就不一样了,上面的是512G版,下面是256G版。很明显可以看得出512G版本还留有两个空焊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intel还会推出更大容量的版本
揭开标签,我们可以看到这款SSD的主控,来自台湾慧荣。编号经过了Intel的重新打标,但通过Intel对外发布的资料得知,这是慧荣在去年夏天发布的SM2262型高端主控。
SM2262,集成双核心ARM处理器,支持8通道闪存,每通道4CE
由官方给出的参数来看,SM2262与旗舰产品SM2262EN的区别仅在于持续写入方面。然而目前消费级产品绝大多数采用TLC闪存,写入本来就是短板,本来就达不到很高。所以选择SM2262也并没有什么浪费。
256G版本采用的是单颗南亚NT6CL128M32BM-H2作为缓存,这是一颗512MB的LPDDR3-1600颗粒
而512G版本采用两颗镁光D9TGQ作为缓存,这是一颗512MB容量的DDR4-2400颗粒,两颗一共就是1GB咯
闪存方面,两款都采取了intel第二代3D TLC NAND
看编号可知,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容量和CE数。256G版本采用的单颗容量为1Tb(128GB),8CE.512G版本采用的单颗容量为2Tb(256GB),16CE。由于SM2262主控最多支持8*4=32CE的闪存,512GB版本的两颗闪存已经达到32CE(16*2),所以这就是760P的满血版本,后续即使有更大容量,在性能上也很难再有所突破。
背面的金手指不是满的,原因不明
和600P一起装机,黑化后的PCB加上黑化贴纸,颜值比黄绿色的600P不知高了多少倍。(请无视主板上的灰尘,北方城市的痛)
性能测试
上机测试,测试平台如下:
Intel i7-7820X
MSI X299 XPOWER AC
DDR4-2133 8G*4
所有SSD均使用主板附带的转接卡转接到直通CPU的PCI-E插槽中
首先打开Intel的SSD Toolbox。很遗憾,虽然软件可以识别型号,但是安全擦除等功能无法使用,还需要等待软件更新
Crystal Diskinfo可以正确识别通电时间和写入量等等。这次512GB版本的760p型号全称是SSDPEKKW512G8,而512G的600p则是SSDPEKKW512G7。从这点来看,760p也是不折不扣来接班600p的。
一、和600p的最明显区别
这次760p相对于之前600p,最重要的升级就是大幅加强了写入性能512G的760p在SLC Cache耗尽之后,持续写入还可以维持在500MB/S,而且速度稳定。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看到的写入速度曲线也相当平缓。
然而512G的600p,在相同的情况下写入速度只有100MB/S左右,而且极不稳定。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看到的写入速度曲线像心电图一样上下颠簸。
HDTUNES的写入曲线就更明显了,这张图是760p的,出了SLC Cache区之后,写入速度明显下降,这也是TLC闪存所不可避免的,曲线震荡十分匀称。
下面这张图是600p的,出了Cache区之后,写入曲线简直就像是在坐过山车甚至可以低到一位数。这也是为什么600P在高负载时甚至会出现无响应的情况。
不仅仅是写入,在其他方面也有这大幅度提升,由下面这两张对比可以看出来,760p的提升是全方位的
二、性能衰减测试
性能衰减总是TLC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当数据块超出SLC CACHE区时,当磁盘空间占用率较大时,都有可能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是断崖式下跌。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最常见的快餐测试AS SSD BENCHMARK,看看不同数据块大小下,性能的衰减情况。
我还分别对这两张盘写入了200G和400G的数据,占用磁盘总空间的约84%,模拟一般情况下的磁盘使用率,再次进行测试。
从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中可以看出,空盘状态下和满盘(84%空间占用)状态下的性能差距不大,760P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随着数据块的增大,磁盘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衰减最多的是随机读写性能,当数据块达到3G的时候无论是QD1还是QD64的随机性能都出现了大幅跳水跌幅超过一半。而持续写入性能256G版本从数据块超过3G开始衰减,512G版本则在数据块超过5G时开始衰减。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出两块盘的SLC Cache容量分别是3GB和5GB
CrystalDiskMark,会在多次测试中取最大值,所以经常被用来验证SSD的最大性能,而且测试结果相比AS来讲更稳定一些,我们来看下这两张760p表现如何
CrystalDiskMark呈现出来的结果和AS SSD基本一致,但并不像AS衰减幅度那么夸张,这应该是CDM本身是测试取最大值的关系。
760p在空间占用超过80%时候的抗衰减做的不错,但是当数据块增大时不仅写入衰减的比较厉害,甚至连读取都有很夸张的幅度下跌,这难免让人觉得有专门针对跑分优化之嫌
iometer测试
上面的AS和CMD都只是轻量化的测试,下面换用更专业一点的工具,IOMETER来进行测试。 首先是128K的持续读取,采用了全新主控和第二代64层堆叠的3DNAND的760p,即便是256GB版本也完胜512G的600p。而随着队列升高,512GB版本的持续读取速度高达3200MB/S,这个还是相当惊人的。
128K持续写入,由于256GB版本缺少了一半CE的闪存,所以持续写入速度仅为512GB版本的一半左右,600p虽然在这个测试中显示了不错的写入性能,但是其糟糕的写入曲线实在是太影响使用体验。
4K随机读取,这点稍微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本来以为会轻松获胜的760p却在此遭遇了滑铁卢,虽然在QD16之前还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从QD32开始被前辈600p反超
4K随机写入,这个更是奇葩。760p在QD16和QD32期间性能更是莫名其妙的下降,在QD64之后才得以恢复
从上面IOMETER的四个测试看来,760p针对QD8以内的民用场景优化做得不错,但是对QD16以上的企业级场景优化还尚显不足
离散度测试
离散度同样是使用IOMETER作为测试工具,在QD32下分别对其进行4K随机读写和128K持续读写,执行4000秒,每秒记录并绘制读写散点图
在使用IOMETER对全盘所有扇区进行随机读写测试,发现无论是256还是512G的,读取表现的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甚至有所提升。写入的表现一半,振动虽并不算很剧烈,但是也有部分散点已经接近0点了,特别是256G版本的情况更为严重一点。
下面是持续读写的相关测试
512G版本表现比较出色,读取的散点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3000MB/S上下,少量会跌落到1700MB/S附近。写入方面基本稳定在500MB/S出头,但是也有很多时候会上升到1500MB/S左右,看来760p在GC方面也相对积极,即使在持续不停的写入测试中也可以释放SLC Cache来恢复一定的性能 256G版本的表现不如512,写入方面通过GC恢复高性能的频率也低了很多
其他测试
PCMARK8也常被用来测试SSD
256GB版的PCMARK8
512GB版的PCMARK8
在进行性能测试的同时,我还对温度进行了一下简单的测试。
这张图,上面那块盘是512GB的760p,下面那块是512GB的600p。很明显看得出来,两块盘的闪存温度相差不大,但是760p的主控要热得多。
总结
也许是习惯了Intel在CPU领域中的挤牙膏行为,这次760p取得的长足进步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不但持续读取可以突破3000MB/S,更重要的是解决了600p那糟糕的写入表现。虽然在高队列的企业级环境下发挥得很一般,依旧难堪大用。但是在低队列的民用场景中已经可以表现的十分出色,如果价格也能与600p看齐的话,无疑是入门市场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性能够用的情况下,还具有五年的全国联保,看来淘宝上那些来路不明的OEM盘没有多大的选择必要了。
256GB版本由于缺少了一半CE的闪存,性能较512GB版本相差较大,建议预算不是非常吃紧的同学们还是优先考虑512GB的版本
综上所述,我决定将Koolshare今年的第一块推荐奖章颁发给760p,希望Intel能够再接再厉,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出更优质且价格实惠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