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属于蔷薇科的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素有“花中皇后”的美称,是人类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象征,月季“香、色、姿、韵”四绝皆备,四季常开,深受大家喜爱。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月季花栽培得到迅速发展,月季花的种植面积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
在第1批花开以后,中等枝条需要中截,枝条上仅仅保留3-4个芽;弱枝务必重截,留芽1-2个;强枝轻剪,留芽5个,适当抑制植株生长。第2次修剪,需要轻,只在残花下第2片叶的上面下剪,保留第2片叶的腋芽,这是一个在生长和发育上都具有最佳优势的芽,并处于全株的优势地位,剪除此芽,还会影响下次花期、花朵质量以及植物的长势。在立秋开花后,修剪适宜采用中截,每个枝条只保留3-4个芽。为了照顾株形的平衡,也可退至上批开花的枝条上下剪。我们需要剪除重叠枝、交叉枝、过密枝、徒长枝等,以利于植株通风透光以及株形匀称。
症状: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的病害,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蔷薇等植物,病菌侵染月季植株的叶片、花器、嫩梢等。在早春时期,病芽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反卷变厚,并逐渐干枯导致死亡,成为初侵染源。在月季花的生长季节,叶片容易受到侵染,先出现白色小粉斑,随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白粉斑,病情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
药剂防治:在月季花的休眠期,可以喷洒2-3波石硫合剂,以充分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药剂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者50%苯莱特(丁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症状:植株叶片上的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随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呈现纤毛状,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会整齐光滑。病斑周围常常有黄色晕圈包围,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几个相互连接,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
药剂防治:在夏季新叶刚刚展开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喷药,一般7-10天喷施1次。使用的药剂有 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800倍液,在冬季修剪以后,也可以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充分铲除病菌。
结语:月季的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对于养好月季花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