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宫斗剧盛行的今天,如果要说谁是王者,那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定是一姐,包括则天女皇在内的众多后宫女人,无一不是经过残酷又血腥的博弈后,方才获得权力,而独孤伽罗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她是宫斗界中的独孤求败,一生无对手。
如果要排一个古代贤后的列表,我估计这前五位中肯定会有她的名字,但是,近一段时期,黑她的人似乎是愈见增多,使得她从一个贤后迅速地下滑为一名刁蛮恶妇,当然,正面评价的声音还是依然占据着主流,毕竟,那也是千年的沉淀。
黑她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她的嫉妒,有爱情洁癖,违背了传统体系对她身份和位置所要求的道德;二是她废易青宫,力主废黜太子杨勇,力挺隋炀帝上位,从而导致了所托非人,大隋王朝二世而亡。
这两点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但后人是站在已发生的事实基础上,马后炮般地进行分析,如果不是夫君杨坚在她死后疯狂地宠幸嫔妃,依然保持清白之身;如果杨广一如既往地稳妥,不做那些滥用民力之事,以一个明君立世,那是不是可以说,独孤是一代贤后当然是没有人能够二话的。
对上述的这两件让独孤后作出决定的,其实还是缘自一个内涵,即她看不惯男人对女人的恣意浪行,前者她管着老公不出轨,后者是太子在这方面也超越了她的底线,而杨广至少在前期,于这方面的不张扬得分很高,而正是她的这个坚守,引发了这相关联的两件事。
不可否认,人们对她的指责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将其放在那个环境中,结合她的出身以及夫君对她的尊重,以及杨广先期的表现,她所做的这一切,自是也有合理之处的。
独孤伽罗,鲜卑族,河南洛阳人,隋朝第一任皇后,辅助杨坚建立隋朝,被册封为皇后;她通晓经史,尊崇佛学,参预朝政,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并称“二圣”;晚年主导罢黜宰相高颎、废黜太子杨勇,支持杨广晋太子位,年59岁逝世,追号“妙善菩萨”,谥号为献,史称“文献皇后”。
她是西魏秦州刺史、河内郡公独孤信喜得的第七个女儿,这个家族为北魏勋臣八柱国之一,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立下过汗马功,而在这七个女儿中,竟有三人成为皇后,所以,她的父亲也赢得了史上“最牛老丈人”的称号,感觉好像是在说一个加强版的宋氏家族呢。
“吾家有女初长成”,七仙女在14时嫁与大她3岁,且门当户对的杨坚,据说,在新婚当夜,她便让杨坚发誓终身不纳妾,杨坚当然是满口应承,因为我在正史中没有看到原文,只说是“帝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权信之。
这个其实也可以理解,作为家中的幺女,掌上明珠,看着姐姐们的婚姻,自有其想法,任何一个女人也不愿意丈夫同别人分享,只是在结婚的当晚便提将出来,这个当然极为少见,也反映了她的强势。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独孤后为何有这样的底气,一般认为她是下嫁了,当时她娘家的地位是很显赫的,而杨坚长得也实在有些对不起群众,因为据说那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叔宝,让人偷偷画了像,回来一看竟被吓哭了,当然,这是野史。
但是,婚后不到两个月,她家便遭到了塌天之祸,父亲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家人惨遭流放蜀地,而夫家也殃及池鱼,导致杨坚也备受猜忌,八年蹉跎,不得升迁,甚至不时有性命之忧。
这是杨坚一生的谷底,但随着时局的变化,他们渐渐有了出头之势,他们的长女杨丽华也成为了皇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杨坚所掌握的权力也逐渐大了起来,
而周宣帝的暴亡给了杨坚出头之机,他在打压了一帮反对派之后,在朝中做大,“隋文居禁中,总百揆。”如曹操般地控制了权力中枢,对于是否取周而代之,杨坚是犹豫不决的,正是在这关键之时,独孤出手了。
她派心腹入宫向丈夫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这就如同现在常说的,我看好你噢,也正是这一句鼓励,杨坚带幼帝禅让,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不过,这却是从他们的外孙儿手中获得,是不是也有点太残酷了。
现在都说独孤后是一位女政治家,不过,从正史的记述来看,于功绩却是鲜有记载,说她干政之事,只说了两例为人说情之事,一是劝杨坚杀了姑母的儿子,留下了一句正气凛然的话,“国家之事,岂可顾私。”另一个则是为异母兄弟求情免其死,其他便没有任何事例了。
至于说她在朝中同杨坚一起,并称为“二圣”,这个也是有夸大之嫌的,史书所载很明确,“帝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所以,只是她已习惯送夫君上朝,但同那后来武则天一样,同皇帝坐在一起临朝,那是不可能的。
要说她对朝政的影响当然还是有的,“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帝退朝而同反宴寝,相顾欣然。”这应该同后来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有一拼,对于“开皇盛世”,自有其一定功劳的,但是,不能夸大到同杨坚所起作用那样的程度。
她在性情上是一个仁慈的女人,“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她也是个能体恤下僚之人,突厥曾经与中原进行贸易,有一小箱明珠,总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告知皇后要她买下。皇后说:“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寮闻而毕贺。”
但狠起来也令人惊诧,仿佛不是同一个人所为一般;杨坚作为皇帝,后宫佳丽当然还是有的,“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这话当然是反着说的,不是后宫不敢,而应该是杨坚不敢,或者不愿意为此得罪皇后。
当然,每天看着这一堆莺莺燕燕、花枝招展的美人儿上不得手,杨坚心中有感受是啥,你品,你细品。
后宫不敢“进御”,却也抑制不住杨坚内心的欲火,他一日,他看上了一个被没入庭掖的罪臣之女尉迟氏,便拥去云雨了一番,第二天独孤后知道后,趁着杨坚上朝之时,带着一帮人“阴杀之。”
气得杨坚策马狂奔至郊外,“入山谷间三十余里。”仰天长叹道:“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独孤之妒,可见一斑。
这件事使得独孤伽罗受到严重打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她心中的美好彻底崩塌,从此,这高高在上的独孤后便“意颇衰折”,心灰意冷,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颓然离世。
对这一件事,后世责言颇多,也是独孤后嫉妒的铁证,但却也有争议;正方说是她铁血维护爱情,反方说其不遵循游戏的基本规则,反正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我来看,这独孤后是太霸道了些,仗着杨坚对她的尊重,行此绝决之事,实在是有些太过分了,想当年,汉初的吕后,那般地强势,对刘邦宠爱的戚夫人虽然恨得咬牙,但还不是忍下去,要知道,你的夫君是国君呐。
如果她也象这独孤后一样,即使不敢对当宠的戚夫人下手,那也应该使个阴坏,将刘邦一夜风流的织布女薄姬弄残,倘若真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了后来的汉文帝,更没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出现了,岂不可惜。
不允许丈夫染指其他女人,这是她的原则,并且,她还将这一价值准来判断所有的人和事,颇有点民国时胡适的夫人江冬秀一样,不仅对所有的小三、或有可能成为小三的女人,统统地大棒伺候。
而且,她对所以男人的停妻新娶之事深恶痛绝,如梁实秋等人,一概视之为坏人, 还帮着打官司,不惜将她眼中所有的“陈世美们”弄臭。
当然,江冬秀是一农村妇女,相比于独孤后那毕竟是小巫,独孤后因为太子杨勇这方面的任意,起了易宫之心;宰相高熲的夫人死了,爱妾又生了个儿子,她心中又不爽了起来,一心想加害这高丞相。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他知道当时杨坚在郊外策马狂奔时,高熲追上杨坚后劝说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正是这一句话,让她忌恨,正史载:“闻熲谓己为一妇人,因以衔恨。”并最终被杀。
这本是一句安慰杨坚的平常话,但在独孤后眼中,是对自己的蔑视,甚至是侮辱,由此来看,高熲的无端被害,实际上是源自于独孤后对她的迁怒,这小肚鸡肠的妒性,与一个女政治家的距离,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高熲之死,是她借文帝之手而为,这其中是否有刘邦借吕后之手杀韩信的寓意,我不得而知,但此事为独孤后失分不少当是事实,因为高熲确是难得之贤臣。
史载“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
更加过分的是,她一旦见到有臣下甚至众王子家的哪个小妾怀了孩子,便很不高兴,不断地对其下眼药,进行谗毁,这也是正史凿凿有载,“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帝斥之。”好可怕。
这些虽然都属私德小事,但因为“耙耳朵”的杨坚是“帝亦每事唯后言是用。”这就不是私德的小事了,而是关乎国家之大事,如动摇国祚根基的换太子,诛杀宰相这样天大的事。
我虽然觉得,将隋朝二世而归结到她力主换太子,这个的确是有些冤枉她了,在当时来看,杨广肯定是显得比杨勇要优秀得多,任谁来判断,也是当时势在必为之事,而且,谁又能保证杨勇当皇帝,就一定会比隋炀帝好。
其实我感觉,独孤后之所以被后世认为是变态的妒妇,也是被杨坚给惯出来的,一旦杨坚要坚持,实际上她也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她可以不允许杨坚碰其他女人,但是,对杨坚宠幸的宣华夫人,她也只得认可,装着看不见,从来不敢同宣华正面怼,任凭夫君偷腥。
对此,正史是这样记载的,“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
所以,后世大肆赞扬独孤后同杨坚“纯洁”的爱情,是一夫一妻制的典范,进而赞扬独孤后是反对“小三”的女权先锋,这些都是过誉之词。
杨坚之所以没有在她在世时那么猖狂,只是出于对她的尊重,要说是共同守护二人间的爱情,那就太抬高杨坚的思想境界了。
作为一个后宫形同虚设的皇帝,连吐谷浑、突厥这些番邦想进献美女,为他充实后宫,他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予以拒绝;其实,成天守着个黄脸婆,杨坚心中当然是鬼火冒,任谁也是受不了,如果真是受得了,那不是心理有障碍便是生理有毛病。
一般人也就算了,可他是皇帝啊,按规矩,按礼制,按道德规范,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这对杨坚都是一种残忍和煎熬。他就曾对自己的心腹裴肃抱怨说:“吾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后宫宠幸,不过数人。”
不过,杨坚一边是抱怨连天,一边却又不失时机地大秀恩爱,“旁无姬侍,五子同母。”这话说得实在有些亏心,至少是言不由衷的,一边是粉自己,一边也是说给独孤后听的,不得不说,他也是个天生的演技高超之人。
独孤皇后的所为,虽说是属于私德,或者叫女人的天性,但由于她的身份特殊,贵为一国之母后,不按照规则行事,并将其推而广之而影响朝政,其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待大臣方面,可以说直接将大隋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正如《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对她的评价:“她与丈夫杨坚,一步步地寻找理由将他们或贬或杀,或作出其他安排,最后只剩下她喜欢的杨文,未来的隋炀帝。”
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她喜欢并力推上位的大头宝宝杨广,在她夫君死后,立即将两位老爸生前宠爱的宣华夫人和荣华夫人据为己有,倘若她九泉有知,还不得狂吐八升血,再死上个十回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