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自然界中被视为有益的生物,因为它们通过在土壤中穿梭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同时还可以将分解的植物碎屑排出体外,形成名为蚯蚓粪的优质有机肥,不仅富含氮、磷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元素,还能很好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因此,在能接近自然环境的地方,如田野等场所,蚯蚓都被视为“土壤的朋友”。
然而,在现代居家生活越来越常见的情况下,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已经与自然接触越来越少,就连阳台上种着花养着植物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将阳台当做储备空间,任由植物枯萎,植物和环境也没有互相打扰。
这样的人中,有不少人在翻动花盆时发现了花盆深处竟然藏着不少蚯蚓,这时候就有人产生了疑惑,花盆里有蚯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首先,得知蚯蚓在花盆里其实不是一件怪事,我们要知道,养花时使用的盆栽土壤其实很少有纯天然的土壤组成,绝大多数时候是用其他材料综合而成的“营养土”,除了一部分天然土壤外,还包含了腐熟度极高的植物残渣—腐殖质。
这些腐殖质在微生物的帮助下已经分解到了极高的程度,其中的营养成分很大一部分就要依靠蚯蚓来分解,除了本身就是碎屑、虫卵等有机物,腐殖质中可能还存在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群体。
当这些成分过于丰富时,就会导致花盆内部生态的发展严重失衡,让植物根系附近变得十分潮湿,甚至导致根系腐烂。
这时,适量数量的蚯蚓就需要登场进行调节,它们会帮忙在土壤中钻孔并将剩余的有机物分解后吸收,同时也会像我们所熟知的一样从体内排出一些分解后仍具有优良肥力的物质到外部。
这些新鲜的“肥料”就是著名的“蚯蚓粪”,几乎纯粹是经过蚯蚓吸收了其间的大部分养分更纯粹的有机物质,不仅可以给植物锻炼修复破损的根系,还能给植物提供更多肥力。
因此,在野外,贫瘠土壤中的蚯蚓数量会成为土壤肥力贫瘠程度的重要指征之一。
另外,在地面上和地下挖来挖去的蚯蚓不仅仅负责“开会存钱”这么简单,它们还会帮忙松动土壤,让它们住得更舒服点,因此一再被人们称为“松土虫”,有它们来帮忙的话,人的种植难度会大大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农田也会在深埋一层来增加作物产量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只要不大量繁殖或者咬人,在大多数场合中养着一定量数量的蚯蚓都是好事!
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将这些自然界中的好事儿们直接喜滋滋地放进我们的花盆而不担心出事呢?
原因非常简单,只要想一想我们自己种植物的时候就知道了!
要知道,我们种植物的时候能忍受蚯蚓帮忙,不过我们的小花小草可忍受不到啊!
它们和怕黑怕虫子的我们一样是怕很多事情的,其中之一就是……没错,蜗牛!
另外,植物的根系是一部分最重要的器官,它们不仅起着扎根固撑的作用,还负责通过自己绵长的表面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然而,植物根系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一块领地可不是什么都能乱动的!
简单点说来说就是植物能容忍一些虫子筛扰,但是不能容忍大虫子占领自己的领地并干扰自己捕食开采!
而打扰虫子并占领虫子领地的正是我们说着说着说着就要拿来给花盆里的虫子们来阐明这个观念的大蛔虫。
虽然不会占领领地,但是打扰行为依旧足以让植物感到不适并停止正常发育,这也是人们最害怕有大蛔虫在花盆里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颗主要星球以外,还有一个星球完全不怕这种事情,那就是……别忘了我们的朋友——蜗牛!
蜗牛可不是好惹的,在你的眼里,它男生应该动动腿就跑了,但是它眼里你在做动的时候得动起来再跑!
想把他们推走?
一点都不容易!
你怎么着也得把他们最底层那层打烂,而达到这个目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水捏死他们。
但这样的话你的植物又怎么忍受这么多水呢?
而且即使搞定了蜗牛,也很难保证有剩余的小蛔虫继续发酵。
总结一下,要不是需要利用它们促进植物生长,没有人会乐意与这么多害压性的动物共同生活的!
既然大家都没运行共处,那么只能去掉了。
但是,要怎么去掉呢?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翻盆手动挑出来,但是换盆本身就很麻烦,何况还要在其中挑出许多隐蔽且攻击性不强的小虫。
对于爱护植物、勤奋而没有耐心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显然不太合适!
另外,还有什么更方便的方法呢?
答案是有,它们就是茶枯和小白药!
茶枯是专门用于对付圈在内部哺乳物体的生物的一类杀虫剂,非常适合处理本要关系微友好的食宝宝们。
小白药则是专门用于清理大蛔虫和草地栽培的一类专用药品,其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小剂量的小白药撒入土中,再轻轻浇水进行刺激,让药物散布潜伏在土壤各处的小虫,然后等待它们慢慢死亡就能搞定。
由于非常方便,所以小白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园艺中,其危险性也不会过高,因为这些药物专门针对特定类型的小虫,并且小剂量充许使用在家庭版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