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巧克力,都以味道香甜可口,醇香有层次著称,是许多人都喜欢吃的零食,比如我本人就非常喜欢吃巧克力,因为我每天高强度用脑,必须要摄入大量糖分才舒服(大脑是消耗能量的大户)。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巧克力其实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古代的巧克力和现代巧克力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食用当时的巧克力制品,那么他很有可能根本吃不下去。
众所周知,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来自于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其含有可可碱和咖啡碱,能给人带来令人愉快的苦味,其中的单宁质则有淡淡的涩味,可可脂则能产生肥腴滑爽的味感。
可可树原产自美洲地区,这是一种只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热带雨林中的乔木,据传早在4000年前,当地的印第安原住民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中的野生可可树制作一些特殊的饮品了。随后可可树开始向外传播,在中南美洲地区扎下了根。
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恰帕斯州和墨西哥湾沿岸的韦拉克鲁斯州发现了一些陶瓷容器,这些陶瓷容器里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900年间被制造出来,陶器内残留有可可豆经过加工之后的成分,证明了当地印第安人有着使用可可豆的悠久历史。
后来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都是可可豆的忠实粉丝,玛雅人还认为可可豆是神的食物呢,他们会从可可树上采摘下可可豆荚,然后使其自然干燥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烘焙,以得到变为褐色不断散发出独特香味的可可豆,之后人们就会将可可豆碾碎,加上香草、辣椒和树汁,再兑上水,最后加入玉米粉(降低其油腻度),并用杯子和壶来回倾倒,直到出现泡沫,制成一种褐色的带有苦味和辣味的可可饮料来喝(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
这种饮料被阿兹特克人称为“xocolatl”,意为“苦水”,饮用之后,会感觉精神振奋,一整天都毫无倦意,绝对称得上是功能性饮料、滋补饮料,事实上一些印第安人甚至将可可豆荚当中货币使用,甚至用于交税。
小贴士:在印第安语中“Xoco”是泡沫,“Atyl”是水,巧克力的英文名字“Chocolate”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而很显然,巧克力的祖先或者说最早的可可饮料并不是香甜可口的,而是一种带有辣味和苦味的饮料,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这种怪味饮料,但饮用这种饮料却又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
因此还是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包括前往新大陆殖民的西班牙殖民者们,比如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科尔特斯在阿兹特克发现了可可饮料以后,认为其作为经济作物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便将其于1528年带回西班牙,还在西非的一个小岛上移植了一些可可树,这成了可可树对外传播的滥觞(非洲在后来成为了可可豆的重要产地)。
除了移植和传播可可树以外,科尔特斯还改进了可可饮料,他将可可豆烘焙出香味,然后磨碎成粉,再加入水、糖和一些香料,之后加热成热饮,这样被制作出来的饮料,就被称为“巧克力”了,其口味不再是苦涩,而是人人都喜欢的甜味,这直接征服了西班牙国王,要知道在此之前,哥伦布也曾将可可豆及由可可豆酿制的饮料介绍给西班牙王室,但当时的国王却对这种冒着泡的有苦有辣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而科尔特斯的改良,则改变了巧克力的命运,有意思的是,经过他的介绍,一些人相信这种饮料能够壮阳,对于那些淫乱的贵族阶级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他发明的这种可可饮料因其香醇的口感广受当时欧洲人的欢迎,其制作方法被西班牙人视为机密,进行了隐藏(当然这也和可可的价格非常昂贵有关,当时仅有贵族阶级才买得起,甚至有一段时间为皇宫私有),传说直到一百多年后,才传播了开来,在这其中,热爱美食的意大利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7世纪时将其传遍了整个欧洲,为巧克力培养了一大批拥趸。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人们不光是将巧克力视作美食,还将其视为药品,在天主教内部很受欢迎,人们认为食用巧克力,能够促进脾脏等消化系统的良性运转。
咱们现代人熟识的巧克力其实出现的很晚,1826年时荷兰人才制作出了可可压榨机,能够从可可液中压榨出剩余的粉状物,以及发现了用萃取的方式将可可脂从可可豆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而将压榨出的可可油脂与碾碎的可可豆及白糖混合,世界上第一块巧克力就这样诞生了。
而到1847年时,当时的人们开始往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和糖,才制作出来了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即食巧克力,即固体巧克力块)。
但直到1875年,瑞士地区发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加入奶粉),才真正人们所熟悉味道的现代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