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印染布染色牢度,以满足日益激烈的纺织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印染行业研究课题。特别是活性染料染浅色织物的日晒牢度、深浓色织物的湿摩擦牢度;分散染料的染后热迁移造成的湿处理牢度下降;以及高耐氯牢度、耐汗-光牢度等。而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很多,提高色牢度的方法也有很多途径,印染从业人员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在选择合适的染化料助剂,改进染整工艺,加强工序控制等方面,摸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对染色牢度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活性染料浅色织物日晒牢度一直是个难题。染在棉纤维上的活性染料,在日照下受到紫外线的攻击,染料结构中的发色团或助色团,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导致色变或色浅,即产生日晒牢度问题。我国国家标准对活性染料的耐光色牢度早已有规定,但要达到这一标准却比较困难。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主要与染料的母体结构有关,偶氮型的耐光牢度较差,而蒽醌型、酞菁型和甲型的耐光牢度较好。
浅色织物的染色浓度低,导致染料在纤维上的分解度很高,日晒牢度也相应下降。因此,在提高活性染料浅色织物的日晒牢度方面,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控制染色浓度非常重要。染色浓度与日晒牢度也有一定关系。通过调整染色浓度可以改变染料在纤维上的聚集体颗粒大小分布,从而影响日晒牢度。聚集体颗粒愈大,染料暴露于空气-水分等作用面积愈小,日晒牢度愈高。在浅色织物的染色中,染色浓度低,大部分染料呈单分子状态,染料在纤维上的分解度很高,导致日晒牢度降低。因此,在控制染色浓度时,需要注意染料的聚集体颗粒大小,以及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除了染料的选用和染色浓度的调整,还可以通过改进前处理和后整理工艺来提高色牢度。在前处理中,退浆、烧毛、煮漂等工序的控制对染色的质量和色牢度有直接影响。退浆要充分退掉纤维内部的浆料,否则会影响染色的匀染性和透染性。烧毛要烧得干净,否则会影响纤维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滑度,降低摩擦牢度。
煮漂要煮透,并达到要求的白度,否则会影响染色的上染率和固着率。在后整理中,可以使用固色剂和增进剂来提高色牢度。固色剂的选择要注意其对染色物色牢度的影响,避免降低染色物的耐光牢度和耐摩擦牢度。水洗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清除纤维上的浮色染料、残余的碱剂和电解质等杂质,提高染色物的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总之,要提高印染布染色牢度,需要从染料的选用、染色浓度的调整,以及前处理和后整理工艺的改进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控制染色浓度,改进前处理工艺和使用合适的固色剂和增进剂,以及进行充分的水洗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染色牢度,满足市场需求。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染料和助剂,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染色牢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在提高色牢度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发更经济、环保的染料和助剂。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印染行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行业的发展。你认为印染行业在提高染色牢度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建议?染色物的色牢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耐氯牢度、耐汗-光牢度和热迁移性等。在染色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染料非常重要。活性染料的耐氯牢度通常较差,但可以通过选择固色剂来改善。耐汗-光牢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某些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耐晒牢度,但耐汗-光牢度较差。热迁移是导致色牢度降低的另一个因素,可通过选择具有较低热迁移性的染料来解决。此外,在后整理过程中采用温和的工艺也可以提高染色物的色牢度。提高耐氯牢度是确保染色物在含氯环境下不褪色的关键。活性染料的耐氯牢度较差,主要取决于发色体的分子结构。
如果染料分子中的重氮基的邻位存在磺酸基或羧酸基,或者偶合组分的羟基邻位或对位存在磺酸基或羧酸基,那么由于空间位阻效应,染料分子与氯离子的反应能力降低,从而提高耐氯牢度。固色剂也可以用于提高耐氯牢度,但只能提高0.5-1.0级。耐汗-光牢度是指染色物在汗液和日光的作用下不褪色的能力。在汗液和日光的双重作用下,染料会发生褪色或色变。这是因为汗液中的氨基酸或相关物质与金属络合染料的金属离子结合,使染料与纤维分离,导致褪色。此外,分散染后热迁移也会导致色牢度下降。热迁移是指染料在高温下从纤维内部迁移到纤维表层的现象,这会导致染料堆积在纤维表面,从而降低色牢度。因此,在选择染料时,应选择具有良好耐汗-光牢度的活性染料,并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发生热迁移的分散染料。解决色牢度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在后整理过程中采用温和的工艺。热迁移现象与纤维外层的助剂有关,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导致热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
氨基有机硅乳液是最常用的柔软剂之一,但它会导致热迁移现象更为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具有高提升力和吸尽率的分散染料,并尽量避免浸染达到或超过染色饱和值。此外,染色后应采用还原剂和碱剂进行还原清洗,以彻底去除残留的染料。总之,要提高染色物的色牢度,染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需要高耐汗-光牢度的浅色织物,应选择具有高日晒牢度的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对于深浓色织物,只有选择固色率和提升力高的进口活性染料,才能保证湿处理牢度。对于分散染料,应选择热迁移性较小的染料,并尽量避免达到或超过染色饱和值。此外,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加强工序控制也是保证染色物色牢度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染料和染色工艺,以提高染色物的色牢度。同时,也应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染料和染色工艺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