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买一套房子再花几十上百万装修,软硬装材料层层筛选,样样过目,但是对于后期生活中网络的体验至关重要的网线却非常容易忽略。
这一次惊鸿跟你聊网线的事情。
网线的选择
目前国内平均宽带接入水平在200M到500M之间,比较新的小区能够达到1000M,而对于上述带宽,超5类(CAT-5E)网线已经能够满足,但是!因为家庭环境和线路的复杂性,在网线长度过长,网线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超5类网线容易跌落至百兆速率,所以目前推荐使用6类(CAT6)或超6类(CAT6-A)网线。
不过有些朋友在装修的时候会选用7类网线,这里我并不推荐,虽然说7类必然比6类5类更好,但是对于目前的网络环境来说,心里作用大于实际作用,同时7类网线更粗,更硬,也给接线工作带来额外的工作量。
而网线除了氛围五类六类等等以外,还分屏蔽线和非屏蔽线,这里简单做一个小科普,说在很久以前啊,人们发明用导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电磁波的干扰,然后一个不小心,发现把两根导线像麻花一样的拧在一起,就会极大的提高抗干扰能力,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双绞线”,
而网线内部就是8根导线两两为一对,最终呈现出4对双绞线的结构。那么屏蔽线和非屏蔽线是怎么回事呢。在内部线束的外侧使用锡纸、金属网或者铝箔进行包裹,这就是屏蔽线了,
而当作为屏蔽层的铝箔更为细致的把每一对双绞线都进行包裹,这就是7类网线的标准之一了。
当然前面提到,家庭用线6类超6类就够了!
网线虽然有了屏蔽层,但是这种屏蔽层对网线的抗干扰能力提升不能说没有,也只是提升的不对,究其原因,是因为屏蔽层需要接地!如果大家用过或者见到过网线测线仪,会发现在指示灯除了1-8以外还有第九个指示灯,这就是屏蔽层的信号指示灯,为什么要给屏蔽层做型号指示灯?因为部分商业工业网络设备是带有地线的,网线的屏蔽层通过网络设备进行接地,才能达到最佳的抗干扰效果,家用设备基本没有这个接地功能。
综上所述,家用网线,选择6类、超6类 非屏蔽网线,如果想要屏蔽的也可以,就当心里安慰。
网线的定位
当我们选好了网线的类型那么就需要水电工,把网线预埋到我们的家里面,
这就是水电阶段需要做的事情,
那么有些人会问了装修的时候直接在每个房间留一根网线不就行了吗?是也不是。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每个房间直接就留一个网线到底怎样的问题呢?
这是因为在同一个空间内WIFI接入点的数量越少越好,即便是同一套系统的接入点设备和设备互相之间也会形成干扰
所以从大原则上来说我们应该在家里面尽量少布置WIFI设备,减少设备之间的漫游频率,降低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而从使用上来说我们需要在家里面进行无死角的覆盖,一方面要减少设备,一方面要提高覆盖,这就对接入点的位置和数量提出了要求。
使用传统装修的网线位置,安装AP设备会出现网络覆盖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后期的漫游调整难度增加。
而因为吸顶AP的功率一般更大,安装位置较高所以遮挡物少能够覆盖更多的面积这种特性,所以我推荐使用吸顶a p,而尽量少使用墙壁a p
当然吸顶ap需要水电阶段在吊顶天花内预留网线,这对已经水电阶段过后的,业主来说会有一定的麻烦。
吸顶AP或墙壁AP的定位,需要根据每个不同的户型和生活习惯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
直接使用传统装修的网线方案不会出大错,但是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所以我们还是推荐与当地比较有经验的网络施工团队或智能家居团队进行沟通。
设备调试
其实到这里为止,本期的内容应该已经结束了,但是考虑到80%的话说了,留了20%也没什么意思,所以还是把这一期内容延长一点。
这最后一个话题开始之前呢,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
假如你的卧室,书房和客厅各有一个AP设备
这三个AP面板共同发射着同一个名字的WiFi信号。
理论上来说,我们在这三个房间进行移动的时候。我们的手机应该会自动的在三个AP面板之间漫游。
但是实际情况是当我在客厅的时候,我的手机连接着客厅的WiFi面板。
那么我从客厅走到卧室的时候。
可能客厅的WiFi与我的手机之间的信号是-68.
而卧室的WiFi与我的手机之间的信号是-55。
从设备的角度来说,68也处于一个可用的状态,
而如果去漫游到55的WiFi信号上,网络可能会中断0.5秒到一秒之间。
那么从设备的角度来讲,这个时候最好是不切换。
当然设备自己这样自主认定的默认操作,就可能不太符合我们的预期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对设备也就是AP加AC的系统进行调试。